知人:谓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
之: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的”。
明:眼力。
知人之明ㄓ ㄖㄣˊ ㄓ ㄇ丨ㄥˊzhīrénzhīmínɡ有識別、拔擢人才的眼力。[例]他不但有~,而且有容人的雅量。
知人之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知人之明zhīrénzhīmínɡ
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近代-吴趼人-七十二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前任督宪是兄弟同门世好,最有知人之明。阁下不以兄弟不才,时加教诲,为幸多矣!
宋-苏轼--《拟进士御试策》:苟无知人之明,则循规蹈矩,绳墨以求寡过。
现代-冰心--《关于女人》:母亲又有知人之明,看到了一个人,就能知道这个人的性格。
唐-房玄龄等--《晋书·嵇绍传》:沛国戴晞少有才智,与绍从子含相友善,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现代-姚雪垠-二卷一九章-《李自成》:臣当时无知人之明,贸然推荐,实亦罪不容诛。
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三)》:我们应该有“自知”之明,也该有知人之明。
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一九·荐李觏并录进礼论等状》:故为臣者以举善为忠,亦将竭知人之明,副待旦之意。
近代-吴趼人-七十二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前任督宪是兄弟同门世好,最有知人之明。阁下不以兄弟不才,时加教诲,为幸多矣!
宋-苏轼--《拟进士御试策》:苟无知人之明,则循规蹈矩,绳墨以求寡过。
现代-冰心--《关于女人》:母亲又有知人之明,看到了一个人,就能知道这个人的性格。
唐-房玄龄等--《晋书·嵇绍传》:沛国戴晞少有才智,与绍从子含相友善,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现代-姚雪垠-二卷一九章-《李自成》:臣当时无知人之明,贸然推荐,实亦罪不容诛。
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三)》:我们应该有“自知”之明,也该有知人之明。
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一九·荐李觏并录进礼论等状》:故为臣者以举善为忠,亦将竭知人之明,副待旦之意。
zhī rén zhī míng
1、阁下既无知人之明,现被众叛亲离,也属理所当然!
2、我一向自负有知人之明!我一向自以为有本领!
3、正确进行人际交往,需要有知人之明。
zhī rén zhī míng
1、[知人之鉴]zhī rén zhī jiàn
同“ 知人之明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潁川 司馬徽 清雅有知人之鑒。”《北史·高构传》:“所舉薦 杜如晦 、 房玄齡 等,後皆自致公輔,論者稱 構 有知人之鑒。” 唐 刘肃 《大唐新语·知微》:“時稱 勣 有知人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