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大圭。古代天子所持的玉笏,其形制因时而异
珽,大圭,长三尺。抒上,终葵首。——《说文》
天子搢珽方正于天下也。即考工玉人之大圭。——《礼记·玉藻》
珽ㄊ丨ㄥˇtǐnɡ〈書〉玉笏,古代帝王手持的玉製長板。[例]護既入,如帝所戒讀酒誥;未畢,帝以玉~自後擊之,護踣於地(《資治通鑑‧卷一七一‧陳紀五‧宣帝太建四年》)。
珽-中華大字典1、珽讀音:他鼎切,音挺,迥韻。釋文:
❶大圭。長三尺。抒上。終葵首。見《說文》。《段注》:見玉人。注曰。王所搢大圭也。或謂之~。終葵、椎也。爲椎於其抒上。明無所屈也。抒、殺也。按玉藻謂之~。注云此亦笏也。~之言挺然無所屈也。長三尺。博三寸。蓋自其中已上殺之。其殺六分而去一。至其首則仍博三寸而方之。鄭云。方如椎頭是也。~、王逸引相玉書作珵。抒、今周禮作杼。玉藻注同抒。是也。
❷人名。唐有姚~。見《舊唐書》。
2、珽讀音:湯丁切,音聽,靑韻。釋文:大圭。長尺二寸。見《集韻》。
3、珵讀音:馳貞切,音呈,庚韻。釋文:
❶佩玉也。珩謂之~。一曰玉大六寸。見《集韻》。
❷美玉也。埋六寸。光自輝。見《玉篇》。
4、珵讀音:他頂切,音珽,迥韻。釋文:珽或字。《集韻》:珽。大圭。長二尺。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