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独行

读音

tè lì dú xíng

同音字

拼音为tè的字 拼音为lì的字 拼音为dú的字 拼音为xíng的字 拼音为te的字 拼音为li的字 拼音为du的字 拼音为xing的字

基础解释

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详细解释

  • 【解释】: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 【出自】:《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 【示例】:士之~,适于义而已。
    ◎唐·韩愈《伯夷颂》

按字解释

特: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立:立身。

独:独特

行:行事。

词典解释

特立独行-中華語文大辭典

特立獨行

特立独行-辞源3

特立獨行

出处

《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引证

唐-韩愈--《伯夷颂》: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

宋-吴处厚-卷一〇-《青箱杂记》:又曰:”将翱将翔,讵比海鹣之翼;自南自北,若专霜隼之诛。“则公之特立独行,魁多士、登元宰,亦见于此赋矣。

当代-刘心武-二三-《栖凤楼》:他知道,这些年来,林奇的特立独行,表现在饮食上,是非常古怪而苛刻的。

宋-王明清--《挥麈录三》:式观史氏,眇觌昔人,特立独行以自著见者甚众。

唐-韩愈--《昌黎集·一七·与于襄阳书》: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宋-释惠洪--《石门文字禅·二一·五慈观阁记》:古之仁人,将有为于世,必特立独行,自行其志。

明-吴廷翰--《(明)吴廷翰集·上·赠四山童先生七十寿序》:予每观天下人才,多为一时风气所移,日以披靡,间有特立独行能不为俗所变者,率皆沉滞。

故事

唐-韩愈--《伯夷颂》: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

宋-吴处厚-卷一〇-《青箱杂记》:又曰:”将翱将翔,讵比海鹣之翼;自南自北,若专霜隼之诛。“则公之特立独行,魁多士、登元宰,亦见于此赋矣。

当代-刘心武-二三-《栖凤楼》:他知道,这些年来,林奇的特立独行,表现在饮食上,是非常古怪而苛刻的。

宋-王明清--《挥麈录三》:式观史氏,眇觌昔人,特立独行以自著见者甚众。

唐-韩愈--《昌黎集·一七·与于襄阳书》: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宋-释惠洪--《石门文字禅·二一·五慈观阁记》:古之仁人,将有为于世,必特立独行,自行其志。

明-吴廷翰--《(明)吴廷翰集·上·赠四山童先生七十寿序》:予每观天下人才,多为一时风气所移,日以披靡,间有特立独行能不为俗所变者,率皆沉滞。

造句

tè lì dú xíng

1、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

2、她把满头黑发染成了金色,为的就是追求标新立异,特立独行。

组词

近义词

tè lì dú xíng

1、[与众不同]yǔ zhòng bù tóng

跟大家不一样。

2、[独树一帜]dú shù yī zhì

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3、[标新立异]biāo xīn lì yì

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反义词

tè lì dú xíng

1、[随波逐流]suí bō zhú liú

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2、[顶天立地]dǐng tiān lì dì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