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炏讀音:苦介切,開去聲,卦韻。釋文:熾火盛也。見《篇海》。〔正字通云。俗炎字〕。
2、炎讀音:于廉切,音鹽,鹽韻。釋文:
❶火光上也。見《說文炎部》。
❷盛大之貌。《太玄佻》:卉~于佻。
❸盛貌。《楚辭大招》:南有~火千里。
❹~帝也。《呂覽蕩兵》:黃~故用水火矣。
❺~~。熱氣也。《詩雲漢》:赫赫~~。
〔又〕:熏也。見《爾雅釋訓》。
〔又〕:進貌。《國語吳語》:日長~~。
〔又〕:同是非也。《莊子齊物論》:大言~~。
〔又〕:火光也。《漢書揚雄傳》:~~者滅。
❻南方曰~天。見《呂覽有始》。
❼東北曰~風。見《淮南天文》。
❽州名。唐置。羈縻劍南道。今四川汶縣境。
3、炎讀音:徒甘切,音談,覃韻。釋文:
❶美辯也。莊子、大言~~。見《集韻》。
〔按釋文出~~。又音談。簡文云。美盛貌〕。
❷~人、國名。《列子湯問》:楚之南、有~人之國。
〔注〕:本或作談。
4、炎讀音:以贍切,音豔,豔韻。釋文:同爓。《集韻》:爓。火光。或作~。
5、烗讀音:口戒切,音欯,卦韻。丘哀切,音開,灰韻。釋文:
❶熾也。見《玉篇》。
❷同瑵。盛也。見《廣韻》。
〔按集韻。~或作瑵、炌〕。
炏
(一)kài
同“烗”。《龍龕手鑑·火部》:“炏”,同“烗”。
(二)yán
同“炎”。《正字通·火部》:“炏,俗炎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