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形声。从水,矣声。本义:水边)
同本义
涘,水厓也。——《说文》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庄子·秋水》
昨下第,闲驱泾水之涘,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两鬓,所不忍视。—— 唐· 李朝威《柳毅传》。又如:涯涘;在水之涘
边际;极限 。
如:无涘涘(无边;无限)
涘涘ㄙˋsì〈書〉水邊;河畔。[例]綿綿葛藟,在河之~(《詩經•王風•葛藟》)。
涘-康熙字典涘
【巳集上】【水字部】 涘
★【唐韻】【集韻】【韻會】𠀤牀史切,音俟。【說文】水厓也。【爾雅·釋丘】涘爲厓。【詩·王風】在河之涘。
sì
1、[浔涘]xún sì
水边。
2、[崖涘]yá sì
1.岸边。 2.犹界限,范围。
3、[津涘]jīn sì
1.涯岸。 2.比喻途径。
4、[涯涘]yá sì
1.水边;岸。 2.边际;界限。 3.引申为尽头。 4.限量;穷尽。
5、[洛涘]luò sì
洛水 边。
6、[江涘]jiāng sì
江边;沿江一带。
7、[海涘]hǎi sì
海边。晋 石崇《楚妃叹》:“荡荡大 楚,跨土万里。北据 方城,南接 交趾。西抚 巴 汉,东被海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生拜别出宫,女乘白羊车,送诸海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