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暏讀音:董五切,音賭,麌韻。常恕切,音署,御韻。釋文:且明也。見《說文》。《段注》:各本作旦明、誤。今正作且明。~與昧爽同義。許書有~無曙。而文選魏都賦。謝康樂溪行詩。李注竝引作曙。古今字形異耳。許本作~。後乃變爲曙。署亦者聲也。
暏-漢語大字典暏
《説文》:“暏,旦明也。从日,者聲。”段玉裁注:“本作暏,後乃變為曙。署亦者聲也。”
(一)shǔ 《集韻》常恕切,去御禪。魚部。
天亮。后作“曙”。《説文·日部》:“暏,旦明也。”段玉裁注:“許書有暏無曙,而《文選·魏都賦》、謝康樂《溪行詩》李注竝引作曙。古今字形異耳。”
(二)dǔ 《廣韻》當古切,上姥端。魚部。
(1)诘朝欲明。《廣韻·姥韻》:“暏,詰朝欲明。”
(2)明,显露。《荀子·天論》:“珠玉不睹〔暏〕乎外,則王公不以為寶。”王念孫雜志:“‘不睹乎外’四字文義不明。睹當為暏”,“暏之言著也……此言珠玉暏乎外,亦謂其光采之著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