昘
fǎng
(1)同“訪”。《康熙字典·日部》引《海篇》:“昘,同訪。”
(2)同“昉”。《字彙補·日部》:“昘,與昉同。出漢《袁逢碑》。”《隸釋·西嶽華山廟碑》:“丞張昘,字少游,河南亰人。”洪适注:“昘,即昉字。”
1、昘釋文:同訪。見《海篇》。
2、昉讀音:甫兩切,音仿,養韻。釋文:
❶明也。見《說文新附》。
❷適也。《公羊隱二年傳》:始滅~於此乎。
〔注〕:~、適也。齊人語。
❸始也。《列子黃帝》:眾~同疑。
3、訪讀音:敷亮切,音邡,漾韻。〔俗讀上聲。非〕。釋文:
❶汎謀曰~。見《說文》。
〔注〕:謂廣問於人也。
❷就問也。《書洪範》:王~于箕子。
❸議也。《國語楚語》:使~物官。
❹索也。《晉書儒林傳》:博~道書。
❺謁見也。《五代史劉咡傳》:今日見~。不其晚邪。
❻猶方也。《漢書高五王傳》:~以呂氏故。幾亂天下。
❼及也。見《增韻》。
❽見也。見《增韻》。
❾官名。唐有採~使。元有肅政廉~使。
❿姓也。唐進士~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