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

huò

同音字

拼音为huò的字 拼音为huo的字

基础解释

1.裂。2.掘土。3.击。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捇-中華大字典

1、捇讀音:霍虢切,音謋,陌韻。釋文:裂也。見《說文》。《段注》:周禮有赤犮氏。注云。赤犮、猶~拔也。~拔。蓋漢時有此語。
2、捇讀音:郝格切,音赫,陌韻。釋文:掘土謂之~。見《集韻》。
3、捇讀音:七迹切,音皵,陌韻。釋文:同赤。除撥也。見《集韻》。
4、刺讀音:七賜切,此去聲,寘韻。釋文:
❶君殺大夫曰~。~、直傷也。見《說文》。《段注》:~、直傷也。當爲本義。君殺大夫曰~。當爲別一義。辭之先後。今又倒亂矣。
❷殺也。見《爾雅釋詁》。
❸至也。《史記杜周傳》:內深~骨。《集解》:其用罪深刻至骨。
❹舉也。《國策齊策》:面~寡人之過者。
❺責也。《詩瞻卬》:天何以~。
❻猶非也。《淮南說林》:~我行者欲與我交。
❼剗除也。《儀禮士相見禮》:庶人則曰~草之臣。
❽采取也。《漢書郊祀志》:~六經中作王制。
❾訉決也。《周禮小司寇》:以三~斷民訟獄之中。
❿探候之也。《漢書丙吉傳》:至公車~取。
⓫名帖也。《後漢禰衡傳》:陰懷一~。旣而無所之。至~字漫滅。〔俗稱名片。今日本猶稱名~〕。
⓬箴也。見《廣雅釋詁》。
 〔按廣韻。以針黹物曰~。針、箴、通〕。
⓭鋒也。《淮南氾論》:修㦸無~。
⓮援也。《考工記冶氏》:與~重三鋝。
⓯風~。微文譏切也。《詩關睢序》:下以風~上、〔~、亦作㓨〕。
⓰枝之變形。附生枝旁。其狀如針。或如鷹嘴。曰~。《方言》:草木~人。自關而西謂之~。
⓱~兵。矛屬。《考工記廬人》:~兵欲無蜎。
⓲官名。《周禮司刺》:司~掌三~。
 〔又〕:漢武帝初置~史。掌奉詔察州。成帝更名牧。哀帝復爲~史。
 〔又〕:舊稱直隸州。知州爲直~。
5、刺讀音:七亦切,音磧,陌韻。釋文:
❶穿也。傷也。見《集韻》。
❷撑也。《史記陳平世家》:平乃~船而去。
❸針黹也。《史記貨殖傳》:~繡文不如倚市門。〔今具言~繡。女校至設專科習之〕。
❹偵伺也。《漢書燕王旦傳》:陰~候朝廷事。
❺刃之也。《孟子梁惠王》:是何異於~人而殺之。
❻~~多言貌。《管子心術》:焉能去~~爲咢咢乎。
❼黥也。~字犯人面。自古以來行之。近代廢。
6、刺讀音:七計切,音砌,霽韻。釋文:譏也。《詩葛屨》:維是褊心。是以爲~。
7、鎌釋文:同捇。見《集韻》。

捇-辞源3

【捇】10画 5403·11.huò  ㄏㄨㄛˋ  呼麥切,入,麥韻,曉。鐸部。㊀裂。見 説文。㊁掘土。見 廣韻。2.chì  ㄔˋ  集韻七迹切,入,昔韻,清。鐸部。除撥。同“赤”。見 集韻。詳“捇 2拔”。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uò

1、[捇拔]huò bá

拔除。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