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

tuō

同音字

拼音为tuō的字 拼音为tuo的字

基础解释

同“拖”。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拕-中華大字典

1、拕讀音:湯何切,音佗,歌韻。他佐切,佗去聲,箇韻。釋文:曳也。見《說文》。
2、拕讀音:唐何切,音駝,歌韻。待可切,音炧,哿韻。釋文:
❶引也。《禮記少儀》:~諸幦。
❷嚲也。猶被也。《史記龜筴傳》:醮酒~髮。
3、拕讀音:陟加切,音吒,麻韻。釋文:~挱。開貌。見《集韻》。
4、扡讀音:移爾切,迤上聲,紙韻。釋文:
❶加也。見《廣韻》。
❷離也。見《廣韻》。
5、扡讀音:湯何切,音佗,歌韻。他佐切,音袉,箇韻。釋文:同拕。曳也。《論語鄕黨》:加朝服~紳。《釋文》:~本或作拖。
 〔按唐石經作~。今本作拖。阮元云。~、拖、卽說文手部拕字〕。
6、扡讀音:唐何切,音駝,歌韻。待可切,音炧,哿韻。釋文:同拕。引也。見《集韻》。
7、扡讀音:丈尒切,音豸,尹豸切,音褫,紙韻。文蟹切,音廌,蟹韻。釋文:析也。《詩小弁》:析薪~矣。〔集韻三音。皆本釋文。正字通云。古音托何切。音學五書云。古音徒可切〕。
8、扡讀音:余支切,音移,支韻。釋文:同迻。遷徙也。見《集韻》。
9、扡讀音:是義切,音䜴,寘韻。釋文:牽也。見《集韻》。
10、拖讀音:湯何切,音佗,歌韻。他佐切,佗去聲,箇韻。釋文:曳也。拕、或作~、扡。見《集韻》。
11、拖讀音:唐何切,音駝,歌韻。待可切,音灺,哿韻。釋文:
❶引也。拕、或作~、扡。見《集韻》。
❷奪也。《淮南人閒》:遇盜、~其衣被。
❸縱也。《淮南齊俗》:縱酒~髮。
❹通袉。《論語鄕黨》:加朝服~紳。〔邢疏加也。皇疏猶牽也。說文衣部引作袉〕。
12、拖讀音:演爾切,音酏,紙韻。釋文:析也。搋、或作~。見《集韻》。

拕-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拕
★【唐韻】託何切【集韻】【韻會】【正韻】湯何切,𠀤音佗。【說文】曳也。【前漢·嚴助傳】拕舟而入水。【揚雄·校獵賦】拕蒼豨。
★又【集韻】他佐切,佗去聲。義同。
★又【唐韻】徒可切【集韻】【韻會】【正韻】待可切,𠀤駝上聲。引也。
★又【韻會】【正韻】𠀤吐臥切,音唾。義同。
★又【集韻】唐何切,音駝。亦引也。
◎又水拕,猶堰也。【唐書·楊行密傳】作魯陽五堰拕,輕舸饋糧。 【集韻】或作拖
◎又作扡。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uō

1、[兜拕]dōu tuō

背驮。

2、[曳拕]yè tuō

牵扯,牵缠。

3、[纡青拕紫]yū qīng tuō zǐ

见“紆青拖紫”。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