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口。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七折:“我实对你説,欲归之説,亦是托词。”《九命奇冤》第十八回:“此时没有甚事好做,所以只好托词打醮。”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四:“我曾跑到一家号称最好的‘公寓’去视察一番,托词要租个房间。”
谓找借口。如:托词谢绝。
寄托于词章。
明 王英 《<剪灯馀话>序二》:“经以载道,史以纪事;其他有诸子焉,托词比事,纷纷藉藉,著为之书。”
假托之词。
聂绀弩 《天地鬼神及其他》:“所谓天堂地狱,原不过人间现象的反映,有时且是一种寓言或托词。”
tuō cí
1、这种反抗治疗的托词层出不穷,遂使分析家层次碰壁,无路可通。
tuō cí
1、[遁词]dùn cí
因理屈词穷而避 开正题所说的推托应付的话。
2、[托辞]tuō cí
同“托词”。
3、[托言]tuō yán
1.借口。文秉《先拨志始》卷上引 明 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忠贤 恐其露己骄横,上年因皇上南郊,谋之私比,托言急病,立刻掩杀。”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于生 念许之则祸在后日,不许则祸在目前,猝不能决。托言父在难自专。”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托言众治,压制乃尤烈于暴君。” 2.假称。清 尹庆兰《萤窗异草三编·秦吉了》:“月餘,婢竟光采如初,绪 乃浼尼为撮合山,托言贫家之女,力白於其母。”
4、[借口]jiè kǒu
1.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不能~快速施工而降低工程质量。 2.假托的理由:别拿忙做~而放松学习。
5、[藉词]jiè cí
托词;借口。
6、[设词]shè cí
1.托词。 2.措辞。
7、[饰词]shì cí
掩蔽真相的话;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