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言

读音

tuō yán

同音字

拼音为tuō的字 拼音为yán的字 拼音为tuo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

基础解释

1.借口。文秉《先拨志始》卷上引 明 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忠贤 恐其露己骄横,上年因皇上南郊,谋之私比,托言急病,立刻掩杀。”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于生 念许之则祸在后日,不许则祸在目前,猝不能决。托言父在难自专。”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托言众治,压制乃尤烈于暴君。” 2.假称。清 尹庆兰《萤窗异草三编·秦吉了》:“月餘,婢竟光采如初,绪 乃浼尼为撮合山,托言贫家之女,力白於其母。”

详细解释

  1. 借口。

    文秉 《先拨志始》卷上引 明 杨涟 《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 忠贤 恐其露己骄横,上年因皇上南郊,谋之私比,托言急病,立刻掩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 于生 念许之则祸在后日,不许则祸在目前,猝不能决。托言父在难自专。”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托言众治,压制乃尤烈于暴君。”

  2. 假称。

    清 尹庆兰 《萤窗异草三编·秦吉了》:“月餘,婢竟光采如初, 绪 乃浼尼为撮合山,托言贫家之女,力白於其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托言-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託言

托言-汉语大词典

托言1.谓寄托话语。
●晋陆机《文赋》:“或托言于短韵,对穷迹而孤兴。”
●顾施祯疏解:“或不能宏壮而寄言于短韵,则对穷迹而孤兴,一无生发。”
2.假称;推说。
●《晋书·贾谧传》:“自是充意知女与寿通,而其门阁严峻,不知所由得入。乃夜中阳惊,托言有盗,因使循墙以观其变。”
●宋郭彖《睽车志》卷五:“则又托言风水不利,发取其棺及甃甓之属尽卖之。”
●清汪懋麟《<陈学士诗集>序》:“故有身处贵盛,四体彊壮,必托言疾病穷老,以为非是不可以言工。”
3.嘱托之言。
●宋陈傅良《祭张忠甫文》:“唯是子凡,昔在寝闱,受君托言,永矢弗隳。”
●清李调元《祭叔其胜文》:“闻叔之亡,屡念七弟,感叔托言,酸鼻泗涕。”
托言(2)1.藉口。
●文秉《先拨志始》卷上引明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忠贤恐其露己骄横,上年因皇上南郊,谋之私比,托言急病,立刻掩杀。”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于生念许之则祸在后日,不许则祸在目前,猝不能决。托言父在难自专。”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托言众治,压制乃尤烈于暴君。”
2.假称。
●清尹庆兰《萤窗异草三编·秦吉了》:“月余,婢竟光采如初,绪乃浼尼为撮合山,托言贫家之女,力白于其母。”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tuō yán

1、[托辞]tuō cí

同“托词”。

2、[托词]tuō cí

1.找借口:~谢绝。 2.借口:他说有事,这是~,未必真有事。‖也作托辞。

3、[借口]jiè kǒu

1.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不能~快速施工而降低工程质量。 2.假托的理由:别拿忙做~而放松学习。

反义词

tuō yán

1、[饰辞]shì cí

1.修饰言辞、文辞。《庄子·天地》:“合譬饰辞聚众也,是终始本末不相坐。”汉 王充《论衡·对作》:“故论衡者,所以銓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江 南閭里閒,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涂説,强事饰辞:呼徵质为 周 郑,谓霍乱为 博陆。” 2.托辞掩饰。《史记·蒙恬列传》:“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臣乃何言之敢諫,何虑之敢谋!非敢饰辞以避死也。”唐 刘知几《史通·载文》:“国之得丧,如日月之蚀焉,非由饰辞矫説所能掩蔽也。” 3.指虚浮不实之辞。《汉书·王嘉传》:“时冬月未尽二旬,而 相 心疑 云 寃,狱有饰辞。”颜师古 注:“饰辞,假饰之辞,非其实也。”

2、[藉词]jiè cí

托词;借口。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