忦
《説文》:“忦,憂也。从心,介聲。”段玉裁注:“此與上介下心之字義别。”
jiá 《廣韻》古黠切,入黠見。月部。
(1)怨恨。《方言》卷十二:“忦,恨也。”
(2)忧惧。《説文·心部》:“忦,憂也。”《廣雅·釋詁二》:“忦,懼也。”王念孫疏證:“忦者,憂之懼也。”《集韻·怪韻》:“忦,憂懼也。”
(3)急。《類篇·心部》:“忦,急也。”
(4)慬。《集韻·怪韻》:“忦,慬也。”
1、忦讀音:牛戒切,音睕居拜切,音戒,卦韻。居泰切,音蓋,泰韻。釋文:
❶憂也。見《說文》。
❷憂懼也。見《類篇》。
2、忦讀音:苦怪切,音蒯,卦韻。古黠切,音戛,黠韻。釋文:恨也。見《玉篇》。
3、恝讀音:居拜切,音介,卦韻。迄黠切,音戛,黠韻。釋文:無愁貌。《孟子萬章》: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爲不若是~。
〔按說文引作饺〕。
4、恝讀音:吉計切,音契,霽韻。釋文:
❶心有事也。見《集韻》。
❷~~。山名。《山海經大荒南經》:大荒之中。有~~之山。
❸人名。《山海經大荒西經》:炎帝之孫。名曰靈~。靈~生互人。
5、恝讀音:牛轄切,音齾,黠韻。釋文:忦古文。《集韻》:忦。急也。憂也。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