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不平的山岩 。指高出水面较小而不平的石头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 嵁 [kān]
〈名〉
不平的山岩 。指高出水面较小而不平的石头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嵁嵁ㄎㄢkān〈書〉高低不平的山巖;峭壁。[例]賢者伏處大山~巖之下(《莊子‧在宥》)|為坻為嶼,為~為巖(唐‧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記〉)|匿跡於~巖深谷之中(清‧方苞〈跋石齋黃公手札〉)。
嵁-中華大字典1、嵁讀音:枯含切,音龕,覃韻。丘咸切,音寙,咸韻。丘嚴切,音欦,鹽韻。釋文:~巗。不平皃。《莊子在宥》:大山~巖之下。
2、嵁讀音:吾含切,音巖,覃韻。五感切,音坎,感韻。士檻切,音嶃,豏韻。丑甚切,音踸,寢韻。釋文:
❶山高皃。見《集韻》。
❷~崿。山皃。見《集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