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物博

读音

dì dà wù bó

同音字

拼音为dì的字 拼音为dà的字 拼音为wù的字 拼音为bó的字 拼音为di的字 拼音为da的字 拼音为wu的字 拼音为bo的字

基础解释

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详细解释

  • 【解释】: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 【出自】:唐·韩愈《平淮西碑》:“地大物博,蘖牙其间。”
  • 【示例】:又因江南~,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个大国

按字解释

地: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

大: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物:资源。

博:多,丰富。

词典解释

地大物博-中華語文大辭典

地大物博地大物博ㄉ丨ˋ ㄉㄚˋ ㄨˋ ㄅㄛˊdìdà-wùbó土地遼闊,物產豐富。也作「地大物豐」。[例]~,物產豐饒。

地大物博-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地大物博dìdà-wùbó
土地广大,物产丰富:我国~,人口众多。

出处

唐·韩愈《平淮西碑》:“地大物博,蘖牙其间。”

引证

宋-牟𪩘--《辞免除浙东提刑状》:地大物博,岸狱颇滋,人微望轻,风棱何有?

清-李宝嘉-第二十九回-《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现代-鲁迅--《准风月谈·黄祸》:德皇的所谓“黄祸”,我们现在是不再梦想了,连“睡狮”也不再提起,“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文章上也不很看见。

清-朱克敬-卷二-《瞑庵杂识》:湖南等地瘠苦,本非富商大贾辐凑之区,是以历来并未设立货关,与湖北、江西等省地大物博者,情形迥异。

现代-茅盾--《兰州杂碎》:地大物博的中国,理应事事不会没有“办法”。

现代-萧乾--《伦敦一周间》:他说,地大物博的中国,如一忠厚的巨汉,相信自家的力量。

近代-梁启超--《新民议·叙论》:加以中国地大物博,国民性质之复杂……今乃取一群中种种问题而研究之,论定之,谈何容易!

现代-鲁迅--《伪自由书·中国人的生命圈》:其实,这预感是大家都有的,只要看这一年来,文章上不大见有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套话了,便是一个证据。

当代-刘玉民-二三章-《骚动之秋》:

清-黄世仲-二一回-《洪秀全演义》:以中国地大物博,如能逐渐推广,三十年内,可以富甲天下矣。

清-薛福成--《庸盦文别集·一.代 李伯相招集华商创设公司往英贸易疏》:中国地大物博,商务为四洲之冠,洋人视为利薮,纷至沓来。

故事

宋-牟𪩘--《辞免除浙东提刑状》:地大物博,岸狱颇滋,人微望轻,风棱何有?

清-李宝嘉-第二十九回-《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现代-鲁迅--《准风月谈·黄祸》:德皇的所谓“黄祸”,我们现在是不再梦想了,连“睡狮”也不再提起,“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文章上也不很看见。

清-朱克敬-卷二-《瞑庵杂识》:湖南等地瘠苦,本非富商大贾辐凑之区,是以历来并未设立货关,与湖北、江西等省地大物博者,情形迥异。

现代-茅盾--《兰州杂碎》:地大物博的中国,理应事事不会没有“办法”。

现代-萧乾--《伦敦一周间》:他说,地大物博的中国,如一忠厚的巨汉,相信自家的力量。

近代-梁启超--《新民议·叙论》:加以中国地大物博,国民性质之复杂……今乃取一群中种种问题而研究之,论定之,谈何容易!

现代-鲁迅--《伪自由书·中国人的生命圈》:其实,这预感是大家都有的,只要看这一年来,文章上不大见有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套话了,便是一个证据。

当代-刘玉民-二三章-《骚动之秋》:

清-黄世仲-二一回-《洪秀全演义》:以中国地大物博,如能逐渐推广,三十年内,可以富甲天下矣。

清-薛福成--《庸盦文别集·一.代 李伯相招集华商创设公司往英贸易疏》:中国地大物博,商务为四洲之冠,洋人视为利薮,纷至沓来。

造句

dì dà wù bó

1、地大物博是我国的自然优势,如果不好好利用,就有愧于后代子孙。

2、西部地区地大物博,亟待开发,在那里是大有可为的。

组词

近义词

dì dà wù bó

1、[海阔天空]hǎi kuò tiān kōng

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2、[地广人稀]dì guǎng rén xī

地方大,人烟少。

反义词

dì dà wù bó

1、[弹丸之地]dàn wán zhī dì

弹丸:弹弓所用的铁丸或泥丸。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

2、[一隅之地]yī yú zhī dì

隅:角落。形容地域狭小。

3、[置锥之地]zhì zhuī zhī dì

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