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咞釋文:咞俗字。見《正字通》。
2、咞釋文:同哯。見《集韻》。
3、哯讀音:乎典切,音峴,銑韻。形甸切,音現,霰韻。釋文:
❶不歐而吐也。見《說文》。《段注》:欠部曰。歐、吐也。渾言之。此云不歐而吐也者。析言之。歐、以匈喉言。吐、以出口言也。有匈喉不作惡而已吐出者。謂之~。
❷小兒嘔乳也。《一切經音義》:今謂小兒吐乳爲~。
4、蜆讀音:胡典切,音峴,銑韻。胡千切,音賢,先韻。釋文:縊女也。見《說文》。《段注》:與釋蟲同。郭云、小黑蟲。赤頭。憙自經死。故曰縊女。
〔按桂注。御覽引異苑。縊女、蟲也。一名~。長寸許。頭赤身黑。恒吐絲自懸〕。
5、蜆讀音:呼典切,音顯,銑韻。釋文:
❶小蛤也。見《類篇》。
〔按隋書劉臻傳。臻好啖~。以父諱顯。因呼~爲扁螺〕。
❷湖名。《史記夏本紀注》:三江。一江東南上七十里。自~湖。名曰上江。
咞
(一)xiàn 《集韻》胡典切,上銑匣。
同“哯”。《集韻·銑韻》:“哯,或作咞。”《正字通·口部》:“咞,俗哯字。”
(二)xián 《集韻》胡千切,平先匣。
同“蜆”。一种软体动物。《集韻·先韻》:“蜆,虫名。或作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