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血:古代结盟时要喝牲畜血或以血涂口,表示信守。
未:不,不曾,没有。
干:枯竭,净尽,空虚。
口血未干
【拼音】:kǒu xuè wèi gān
解释
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
出处
《左传·襄公九年》:“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示例
~,宋人背盟,寡人伐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
近义词
尸骨未寒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宾语;指订盟约不久就毁约
英文
before the blood of the oath is dry (breaking an oath which is just made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打仗,晋国联合鲁国进攻郑国,郑国见他们来势凶猛,只好派代表公子马非到戏地与晋国大将荀偃歃血为盟,签订合约。不久,楚国派兵来进攻郑国,晋国坐视不救,公子马非认为晋国口血未干而不救就与楚结盟
春秋-左丘明--《国语·吴语》: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干,足以结信矣。
明-冯梦龙-第一一回-《东周列国志》:口血未干,宋人背盟,寡人伐之。
现代-李劼人-四部二章-《大波》:若要乘势去掉朱庆澜,本如吹灰之易,无如既失信于赵尔丰,使人议论我们口血未干,即便背盟。
近代-蔡东藩、许廑父-第八六回-《民国演义》:与同舟坚约,拥护共和,口血未干,卖友自绝,罪五。
近代-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罗马教皇皮阿士,倡自由,倡独立,口血未干,一旦事变忽起,雌伏蝟缩,手足无所容。
元-胡祗遹--《读春秋》:盟出于不信,口血未干,复相攻劫。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沈阳女子》:赵颇内惭,乃温言遣之曰:“汝有誓在,口血未干,何自背之?”
元-脱脱、阿鲁图--《宋史·三八三·辛次膺传》:次膺言:宣和海上之约,靖康城下之盟,口血未干,兵随其后。
清-王韬--《淞滨琐话·金玉蟾》:嫁娶之盟,姆所亲许,天日临其上,鬼神鉴其旁,口血未干,想或不负。
春秋-左丘明--《国语·吴语》: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干,足以结信矣。
明-冯梦龙-第一一回-《东周列国志》:口血未干,宋人背盟,寡人伐之。
现代-李劼人-四部二章-《大波》:若要乘势去掉朱庆澜,本如吹灰之易,无如既失信于赵尔丰,使人议论我们口血未干,即便背盟。
近代-蔡东藩、许廑父-第八六回-《民国演义》:与同舟坚约,拥护共和,口血未干,卖友自绝,罪五。
近代-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罗马教皇皮阿士,倡自由,倡独立,口血未干,一旦事变忽起,雌伏蝟缩,手足无所容。
元-胡祗遹--《读春秋》:盟出于不信,口血未干,复相攻劫。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沈阳女子》:赵颇内惭,乃温言遣之曰:“汝有誓在,口血未干,何自背之?”
元-脱脱、阿鲁图--《宋史·三八三·辛次膺传》:次膺言:宣和海上之约,靖康城下之盟,口血未干,兵随其后。
清-王韬--《淞滨琐话·金玉蟾》:嫁娶之盟,姆所亲许,天日临其上,鬼神鉴其旁,口血未干,想或不负。
kǒu xuè wèi gān
1、口血未干,宋人背盟,寡人伐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