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危行

读音

wēi yán wēi xíng

同音字

拼音为wēi的字 拼音为yán的字 拼音为wēi的字 拼音为xíng的字 拼音为wei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 拼音为wei的字 拼音为xing的字

基础解释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详细解释

  • 【解释】: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 【出自】:《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按字解释

危:端正的,正直的。

言:说的话,言论。

危:正直。

行: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

词典解释

危言危行-中華語文大辭典

危言危行危言危行ㄨㄟˊ 丨ㄢˊ ㄨㄟˊ ㄒ丨ㄥˋwéiyán-wéixìnɡㄨㄟ 丨ㄢˊ ㄨㄟ ㄒ丨ㄥˊwēiyán-wēixínɡ言行正直(危:正直)。[例]要端正社會風俗,每個人都應以~來自我惕勵。

危言危行-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危言危行ㄨㄟˊ ㄧㄢˊ ㄨㄟˊ ㄒㄧㄥˋwéi yán wéi xìng言行舉止均正直不阿。《論語.憲問》:「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三國志.卷一六.魏書.杜畿傳》:「當官不撓貴勢,執平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處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出处

《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引证

三国魏-杜恕--《议考课疏》:今大臣亲奉明诏,给事目下,其有夙夜在公,恪勤特立,当官不挠贵势,执平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唐-李德裕--《朋党论》:党锢之士,始以议论疵物,于是危言危行,刺讥当世,其志在于维持名教,斥远佞邪。

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臣岂敢恃二圣公道之知,而傲党人阴中之祸,所以不避烦渎,自陈入仕以来进退本末,欲陛下知臣危言危行独立不回以犯众怒者,所从来远矣。

元-戴良--《申屠先生墓志铭》:已而疆土内附,荐徙远地,先生益危言危行,不少贬损,而卒以徙死。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当官不挠贵势,执平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故事

三国魏-杜恕--《议考课疏》:今大臣亲奉明诏,给事目下,其有夙夜在公,恪勤特立,当官不挠贵势,执平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唐-李德裕--《朋党论》:党锢之士,始以议论疵物,于是危言危行,刺讥当世,其志在于维持名教,斥远佞邪。

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臣岂敢恃二圣公道之知,而傲党人阴中之祸,所以不避烦渎,自陈入仕以来进退本末,欲陛下知臣危言危行独立不回以犯众怒者,所从来远矣。

元-戴良--《申屠先生墓志铭》:已而疆土内附,荐徙远地,先生益危言危行,不少贬损,而卒以徙死。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当官不挠贵势,执平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造句

组词

近义词

wēi yán wēi xíng

1、[危言耸听]wēi yán sǒng tīng

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