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广博。
而:文言连词,这里表示转折关系。
不:否定。
精:精通,精深。
博而不精㊣ㄅㄛˊ ㄦˊ ㄅㄨˋ ㄐㄧㄥbó ér bù jīng釋義學識廣博而不精深。後漢書・卷六十上・馬融傳:「嘗欲訓左氏春秋,及見賈逵、鄭眾注,乃曰:『賈君精而不博,鄭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09809博而不精備註頻3書漢語成語考釋詞典、中國成語大辭典、遠流活用成語辭典號FL00000039930
博而不精-中华成语大词典博而不精
【拼音】:bó ér bù jīng
解释
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示例
他是~的读书人。
近义词
精而不博
反义词
博大精深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知识或能力
成语故事
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众潜心研究《周易》《毛诗》《周礼》,他学习渊博,先后为《周易》等十几部著作作过注,还开课讲学。马融研究《左传》后想注解《左氏春秋》,他认为贾逵的注本是精而不博,郑众的注本是博而不精
宋-曹士冕--《法帖谱系·谱系杂说上·鼎帖》:武陵郡斋板本较诸帖增益最多,博而不精,殊无足取。
北朝北齐-魏收--《魏书·李琰之传》:每云:“崔博而不精,刘精而不博,我既精且博,学兼二子。”谓崔光、刘芳也。
明-何乔新--《唐律群玉序》:予尝取四家所选而考之,或精而不博,或博而不精,读者不能无憾焉。
宋-曹士冕--《法帖谱系·谱系杂说上·鼎帖》:武陵郡斋板本较诸帖增益最多,博而不精,殊无足取。
北朝北齐-魏收--《魏书·李琰之传》:每云:“崔博而不精,刘精而不博,我既精且博,学兼二子。”谓崔光、刘芳也。
明-何乔新--《唐律群玉序》:予尝取四家所选而考之,或精而不博,或博而不精,读者不能无憾焉。
bó ér bù jīng
1、你的知识面很宽,然而博而不精,今后你如能在理论上再深入些,一定可以取得较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