匋勹68ㄊㄠˊtáo名瓦器。同「陶」。《說文解字.缶部》:「古者昆吾作匋。」清.段玉裁.注:「今字作陶,陶行而匋廢矣。」
匋-中華大字典1、匋讀音:徒刀切,音桃,豪韻。釋文:作瓦器也。从缶。包省聲。古者昆吾作~。按史篇讀與缶同。見《說文缶部》。
〔按經典皆用陶字。玉篇云。今作陶。正字通云。別作窑。康熙字典誤爲同窯〕。
2、窑釋文:俗窯字。見《正字通》。
3、陶讀音:徒刀切,音桃,豪韻。釋文:
❶再成丘也。在濟陰。夏書曰。東至於~丘。~丘有堯城。堯嘗所凥。故堯號~唐氏。見《說文》。《段注》:釋丘曰。一成爲敦丘。再成爲~丘。地理志曰。濟陰郡定陶縣。禹貢~丘在西南。堯始居於~丘。後爲唐侯。故曰~唐氏也。
〔按定~、卽今山東定~縣〕。
❷累土於地土也。《詩緜》:~復~穴。
❸作瓦器也。《呂覽愼人》:~於河濱。
❹凡器瓦曰~。《禮記郊特牲》:器用~匏。
❺除也。見《廣雅釋詁》。
❻暢也。《後漢杜篤傳》:粳稻~遂。
❼正也。見《廣韻》。
❽化也。《太玄玄吿》:歲歲相盪。而天地彌~。
❾養也。秦或曰~。見《方言》。
❿冶也。《史記魯仲連鄒陽傳》:獨化於~鈞之上。
⓫喜也。〔文選謝靈運詩〕:共~暮春。
⓬憂也。見《廣雅釋言》。
⓭猶炎熾也。《後漢張衡傳》:憇炎天之所~。
⓮頑囂貌。《荀子不苟》:~誕突盜。
⓯鬱~。哀思也。《書五子之歌》:鬱~乎予心。
〔又〕:心初悅而未暢之意也。見《禮記檀弓注》。
⓰復~。羽衣也。《左昭十二年傳》:王皮冠秦復~。
⓱~遨。心無所繫也。《楚辭守志》:遊~遨兮養神。
⓲山名。《史記范蠡傳》:之~。《正義》:括地志云。卽~山。在齊州平陽縣東三十五里~山之陽也。
〔按平陽今山東鄒縣境〕。
⓳~塗。國名。《揚雄解嘲》:後~塗。
〔注〕:北方國。因出~塗馬。故名。
〔按~塗、爾雅作騊駼〕。
⓴~正。官名。《左襄二十五年傳》:昔虞閼父爲周~正。
㉑通庩。《考工記鞸人》:爲臯~。
〔注〕:臯~、鼓木也。~、或从革。
㉒通裪。《左襄三十年傳》:使爲君復~。
〔注〕:復~、主衣服之官。~、或从衣。
㉓通鋾。《莊子逍遙遊》:猶將~鑄堯舜者也。《釋文》:~、本亦作鋾。
㉔人名。舜七友有雄~唐詩人有雍~。
㉕姓也。《左定二年傳》:殷民七族~氏。
〔按廣韻云~唐之後。今出丹陽〕。
4、陶讀音:餘招切,音搖,蕭韻。釋文:~~。和樂貌。《詩君子陽陽》:君子~~。
〔又〕:相隨行貌。《禮記祭義》:~~遂遂。如將復入然。
〔又〕:長貌。《楚辭哀歲》:冬夜兮~~。
〔又〕:盛陽貌。《楚辭懷沙》:~~孟夏兮。
5、陶讀音:大到切,音導,號韻。釋文:~~。驅逐貌。《詩淸人》:駟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