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

dàn

同音字

拼音为dàn的字 拼音为dan的字

基础解释

1.疾速。 2.动。 3.笃厚。 4.盛大。 5.竭尽。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僤-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 僤
★【唐韻】【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𠀤音憚。篤也。【詩·大雅】我生不辰,逢天僤怒。【毛傳】厚也。陸氏音都但反。亦作亶。
◎又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句兵欲無僤。
★又【韻會】【正韻】𠀤上演切,音善。婉僤,行動貌。【司馬相如·上林賦】象輿婉僤於西淸。
★又【集韻】齒善切,音闡。地名。【公羊傳·哀八年】齊人取讙及僤。【左傳】作闡。
★又【集韻】昌然切,音川。義同。考證:〔【詩·大雅】我生不辰,逢天僤怒。【毛氏曰】厚也。〕 謹照本書之例毛氏曰改毛傳。〔【周禮·冬官考工記】兵欲無僤。〕 謹照原文兵字上增句字。

僤-中華大字典

1、僤讀音:徒案切,音憚,翰韻。唐干切,音壇,寒韻。釋文:
❶疾也。周禮曰。句兵欲無~。見《說文》。《段注》:許所引周禮。乃考工記廬人文。今本作欲無彈。注曰。故書彈或作但。鄭司農云。但、讀爲彈丸之彈。謂掉也。按經文彈字。疑本作~。彈乃先鄭所易字。許訓爲疾者。古說也。
❷厚也。《詩桑柔》:逢天~怒。〔亦作亶〕。
❸明也。見《集韻》。
2、僤讀音:儻旱切,音坦,旱韻。釋文:速也。動也。見《集韻》。
3、僤讀音:時連切,音鋋,先韻。釋文:同儃。態也。見《集韻》。
4、僤讀音:齒善切,音闡,銑韻。昌然切,音川,稱延切,音燀,先韻。釋文:地名。《公羊哀八年傳》:齊人取讙及~。《釋文》:~、昌善反。一音昌然反。左氏作闡。
 〔按榖梁亦作闡。在今山東寧陽縣〕。
5、僤讀音:上演切,音善,銑韻。釋文:婉~。行動貌。《文選司馬相如賦》:象輿婉~於西淸。
6、僤讀音:當葛切,音怛,曷韻。釋文:傍驚也。見《集韻》。
7、儃讀音:時連切,音蟬,先韻。徒干切,音壇,寒韻。釋文:
❶~何也。見《說文》。《段注》:~何、或當作~回。九章曰。欲~佪以干傺。又曰。入漵浦余~佪。王逸曰。~佪、猶低佪也。洪興祖曰。~、知然切。
 〔按楚辭惜誓。~回而不息。注云。~回。運轉也。此又一義〕。
❷態也。見《廣韻》。
8、儃讀音:徒亶切,壇上聲,旱韻。釋文:~~。舒閒貌。《莊子田子方》:~~然不趨。
9、儃讀音:徒案切,音憚,翰韻。釋文:~漫。縱逸也。亦作澶。《莊子馬蹄》:澶漫爲樂。
10、儃讀音:時戰切,音繕,霰韻。釋文:同禪。傳也。《法言問明》:允哲堯~舜之重。
11、憚讀音:徒案切,音但,翰韻。釋文:
❶忌難也。一曰難也。見《說文》。《段注》:當作難之也。難去聲。今本奪之字。凡畏難曰~。以難相恐嚇亦曰~。
❷强也。見《廣雅釋詁》。
❸惡也。見《方言》。
❹怒也。楚曰~。見《方言》。
❺懼也。《國語周語》:~其犧也。
❻敬也。《漢書東方朔傳》:昔伯姬燔而諸侯~。
 〔注〕:應劭曰。~、敬也。
❼苦也。見〔詩雲漢我心~暑釋文引韓詩〕。
❽驚~。謂使駭怖也。《文選張衡賦》:驚蝄蜽。~蛟蛇。
❾~悇。貪欲也。《淮南修務》:無不~悇癢心。
❿~~。憂惶也。《大戴記曾子立事》:君子終身。守此~~。
12、憚讀音:丁賀切,音跢,箇韻。得案切,音旦,翰韻。釋文:癉或字。《集韻》:癉。說文、勞病也。或从心。
13、憚讀音:尺戰切,音硟,霰韻。釋文:難也。齊魯曰~。見《方言》。
14、憚讀音:昌善切,音闡,銑韻。釋文:慢易也。見《韻會》。
15、憚讀音:蕩旱切,音蜑,旱韻。釋文:勞也。難也。《詩大東》:哀我~人。
16、憚讀音:都達切,音怛,曷韻。釋文:通怛懼也。《考工記矢人》:則雖有疾風。亦弗之能~矣。
17、憚讀音:唐干切,音壇,寒韻。釋文:驚怛也。《莊子達生》:以鉤注者~。
18、憚讀音:於權切,音冏,先韻。釋文:車敝貌。見《五音集韻》。
19、闡讀音:齒善切,音幝,銑韻。稱延切,音燀,先韻。釋文:
❶開也。易曰~幽。見《說文》。《桂注》:聲類。~、大開也。
❷著明也。見《左氏春秋序微顯闡幽疏》。
❸布也。《呂覽決勝》:隱則勝~矣。
❹緩也。見《廣雅釋詁》。
❺大也。《書君陳》:爾惟弘周公丕訓。《傳》:當~大周公之大訓。
❻拓地土也。《史記秦始皇紀》:~幷天下。
 〔按秦始皇紀禪梁父注。禪、~廣地土也。義可互通〕。
❼弘廣之言也。見《易豐疏》。
❽施祿及下也。《太玄減》:次六。幽~積。
❾參也。《陸雲誄》:瑰光旣耀。靈寶未~。
❿地名也。《左哀八年傳》:齊人取讙及~。
 〔注〕:~在東平陽劉縣北。〔當今山東東阿縣北〕。
 〔又〕:縣名。後漢置。屬越嶲郡冶卭都城。當今四川西昌縣東南。
 〔又〕:善~。府名。唐南詔蒙氏置。當今雲南昆明縣境。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dàn

1、[婉僤]wǎn dàn

见“婉蝉”。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