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与现实社会隔绝的地方。
桃源:借指生活安乐的地方。
世外桃源晋陶潜撰《桃花源记》,描述一个与世隔绝,未受战乱破坏的理想社会,文中有云:“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后以“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或理想中的美好境地。
●《痛史》第十回:“宗仁道:‘这里还有妇女么?’金奎道:‘在下所部的士兵,多是衢州人,所以陆续有接了眷属来的,都住在此处。左右没事,就叫她们做些女红。我这山中便是个世外桃源了。’”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在这儿,在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
世外桃源㊣ㄕˋ ㄨㄞˋ ㄊㄠˊ ㄩㄢˊshì wài táo yuán人間仙境、洞天福地洞天福地、蓬萊仙境、人間仙境、洞天福地洞天福地、烏托邦、蓬萊仙境人間地獄武陵世外武陵世外釋義與世隔絕,開滿桃花的安樂土。典出晉・陶潛〈桃花源記〉。後用「世外桃源」比喻風景優美而人跡罕至的地方。亦用於比喻心目中理想的世界。△「豁然開朗豁然開朗」典源晉・陶潛〈桃花源記〉(據《陶淵明集・卷六》引)晉太元①中,武陵②人,捕魚為業。緣③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④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⑤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⑥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初極狹,纔通人⑦。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⑧,土地平曠⑨,屋舍儼然⑩。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⑪,雞犬相聞⑫。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⑬。黃髮⑭垂髫⑮,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⑯還家,設酒殺雞作食⑰。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⑱,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隔絕。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⑲。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⑳,皆歎惋。餘人各復延㉑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㉒,處處誌㉓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㉔。未果,尋㉕病終。後遂無問津㉖者。注①太元:東晉孝武帝年號。②武陵:晉郡名,在今湖南省常德縣境。③緣:沿、循。④夾岸:水流的兩岸。⑤落英:落花。⑥髣髴:似乎、好像。⑦纔通人:只能容納一個人通過。⑧豁然開朗:形容開闊明亮。豁,開朗、寬敞。見「豁然開朗豁然開朗」。⑨平曠:平坦空曠。⑩儼然:整齊的樣子。儼,音ㄧㄢˇ。⑪阡陌交通:田間小路,通達無阻。阡,音ㄑㄧㄢ。⑫雞犬相聞:雞和狗的叫聲都可以相互聽見。比喻住家相近。⑬外人:外來的人。⑭黃髮:人老後頭髮由白而黃,是高壽的象徵,亦用以指老年人。⑮垂髫:古時童子不束髮,故稱童子為「垂髫」。髫,音ㄊㄧㄠˊ。⑯要:音ㄧㄠ,邀請。⑰作食:烹煮食物。⑱絕境:和世人隔絕的地方。⑲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之後的魏朝和晉朝了。⑳具言所聞:把所知道的都說出來。㉑延:招攬、邀請。㉒便扶向路:就沿著前來的路。扶,循、沿。向路,前來的路。㉓誌:記錄、記載。㉔規往:計畫前往。㉕尋:不久、隨即。㉖問津:探詢、洽問。津,渡口。典故這個成語出自晉朝陶潛所寫的〈桃花源記〉。故事敘述在東晉太元年間,武陵縣有個漁夫,有一天沿著溪水划船捕漁,不知道划了多久,忽然到了一個開滿桃花、景色非常優美的地方。漁夫心裡覺得十分驚訝,於是便繼續向前划。到了溪水盡頭,他看到一座山,山下有個小小的洞口,洞口中好像透出一點點光亮,於是漁夫走下船,向那個洞口走去。山洞起初非常狹窄,只能容許一人通過。沒多久,他出了洞口,眼界頓時開闊明亮起來,出現了一座村子。村裡的人來來往往,每個人的表情看起來都很快樂的樣子。村裡的人看到漁夫也嚇了一跳,因為漁夫的穿著和他們大不相同。於是,許多人圍攏過來,問漁夫從那裡來,並熱情地邀請漁夫到他們的家中作客。在談話中,漁夫才知道原來他們並不曉得現在已經是晉朝了,他們的祖先在秦朝時為了躲避戰亂遷居來此,以後就再也沒有出去過了。漁夫在桃花源住了幾天,想要回自己的家鄉。村裡的人叮囑他不要告訴別人這裡的事情,漁夫承諾後,依著來時的路出去,並且刻意記住到桃花源的路,然後,他在溪邊找到自己的船,划回自己的家鄉。一回到武陵縣,漁夫立刻到官衙告訴太守他所經歷的事情,太守也立刻派人跟隨漁夫去找桃花源,但是,卻再也找不到桃花源的蹤跡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世外桃源」,用來比喻風景優美而人跡罕至的地方。亦用於比喻心目中理想的世界。書證①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〇齣》:「且喜已到松風閣,這是俺的世外桃源;不免下馬登樓,趁早料理起來。」②清・王韜《淞隱漫錄・卷九・倩雲》:「生每至一處,必撫掌叫絕。生因此漸稔山中蹊徑,幾疑為世外桃源。」③《痛史・第一〇回》:「田畔又有百餘間房子,居然像個村落,裡面有紡織之聲。……金奎道:『……我這山中便是個世外桃源了。』」用法⒈義比喻風景優美而人跡罕至的地方。類用在「景致美好」的表述上。例①香格里拉是傳說中的世外桃源。②我這山居,遠離塵俗,可不像是世外桃源嗎?③眼前這片景色如此安詳美麗,不就是世外桃源,人間仙境?④今晚住在這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中,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⑤陽明山公園有如臺北市民的世外桃源,一入園區,塵囂一掃而空。⑥這山谷桃花盛開,落英繽紛,景色迷人,活像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⑦茂密的竹林將村子與外界隔絕,因此顯得脫俗寧靜,大有世外桃源的味道。⑧每次到外婆家,小白村舍被青山綠水圍繞著,清靜而幽雅,總覺得那就是世外桃源。⒉義比喻心目中理想的世界。類用在「理想世界」的表述上。例①陶淵明所塑造的世外桃源,正是他心中理想世界的呈現。②心遠地自偏,我這頂樓的迷你園景就是我的世外桃源了。③每個人心中都希望有個理想世外桃源,來滿足現實的生活。④我要去尋找我自己的世外桃源,我將在那兒度過我的晚年。⑤世外桃源基本上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世界,我們到哪裡去找?⑥這座小鎮雖然荒僻偏遠,但卻溫馨和睦,在我心目中,猶勝似世外桃源。辨似辨源,音ㄩㄢˊ。水流的出處。不可寫作「園」。
清-王韬--《淞隐漫录·九·倩云》:生每至一处,必抚掌叫绝。生因此渐稔山中蹊径,几疑为世外桃源。
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且喜已到松风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现代-张贤亮--《河的子孙》:如此周而复始,荒村成了世外桃源。
现代-郁达夫--《花坞》:所以一到花坞,就觉得清新安逸,象世外桃源的样子了。
现代-丁玲--《安娜》:这里确象世外桃源,神仙洞府,而安娜的生活只有比神仙还舒适。
现当代-韦君宜-九-《露沙的路》:人住在史家畔,好像是世外桃源。桃儿妈、齐儿妈她们连想也没想过,除自家的碾子磨以外,还有什么要干的活儿。
当代-邓一光-五部五-《我是太阳》:最早干休所是没有骚扰的,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在大都市里实在是一处世外桃源。
当代-杨沫-第一部第三章-《青春之歌》:在这儿,在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
清-王韬--《淞隐漫录·九·倩云》:生每至一处,必抚掌叫绝。生因此渐稔山中蹊径,几疑为世外桃源。
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且喜已到松风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现代-张贤亮--《河的子孙》:如此周而复始,荒村成了世外桃源。
现代-郁达夫--《花坞》:所以一到花坞,就觉得清新安逸,象世外桃源的样子了。
现代-丁玲--《安娜》:这里确象世外桃源,神仙洞府,而安娜的生活只有比神仙还舒适。
现当代-韦君宜-九-《露沙的路》:人住在史家畔,好像是世外桃源。桃儿妈、齐儿妈她们连想也没想过,除自家的碾子磨以外,还有什么要干的活儿。
当代-邓一光-五部五-《我是太阳》:最早干休所是没有骚扰的,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在大都市里实在是一处世外桃源。
当代-杨沫-第一部第三章-《青春之歌》:在这儿,在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
shì wài táo yuán
1、那种幻想中的所谓世外桃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2、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他避世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