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存, 毛将安傅皮没有了,毛长在哪里?比喻事物失去了基础,就不能存在。
●《左传·僖公十四年》:“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杜预注:“皮,以喻所许秦城;毛,以喻籴。言既背秦施,为怨以深,虽与之籴,犹无皮而施毛。”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今云欲预九锡之庆,乃甘心促寿愈疾以从之,所谓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岂不愚惑之甚哉!”亦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倘若朕的江山不保,你们不是也跟着家破人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亦省作“皮去毛安附”。
●宋苏舜钦《淮上喜雨联句》:“本蹶邦岂宁,皮去毛安附?”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拼音】: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ān fù
解释
存:存留;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示例
今云欲预九锡之庆,乃甘心促寿愈疾以从之,所谓~,岂不愚惑之甚哉!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五卷
近义词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两者的关系
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国的公子夷吾求秦国帮他登上王位,并答应给五座城池。夷吾成为晋惠公后就违背诺言。后来秦国遇饥荒向晋国借粮,晋惠公也没答应。大臣虢射对晋惠公说:“我们借粮也不能改善关系,就好比‘皮之不存,毛将安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