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裹纳耳中
拼音
mián guǒ nà ěr zhōng
解释
这一句出自于“”、“”中的《》
全诗原文
砖上作一孔子,容小指,砖孔上着地黄一升,以木盆覆之,以泥泥盆下,勿泄,盆底上钻一小孔,可容箸,其孔上着三重布,以耳孔当盆上熏,久若闷,去黄水,发裹盐塞之,不过二三度,神效。 又方 捣豉作饼填耳内,以地黄长五六分,削一头令尖,纳耳中,与豉饼底齐,饼上着楸叶,盖之,剜一孔如箸头,透饼于上,灸三壮。 又方 作泥饼子,浓薄如馄饨皮,覆耳上四边,勿令泄气,当耳孔上以草刺泥饼,穿作一小孔,于上以艾灸之百壮,候耳中痛不可忍即止。侧耳泻却黄水出尽,即瘥。当灸时,若泥干,数易之。 又方 酒三升,碎牡荆子二升,浸七日,去滓,任性服尽,虽三十年久聋亦瘥。 又方 截箭竿二寸纳耳中,以面拥四畔,勿令泄气,灸筒上七壮。 又方 硫黄、雄黄各等分为末,绵裹纳耳中,数日闻人语声。 又方 桂心(十八铢) 野葛(六铢) 成煎鸡肪(五两上三味 咀,于铜器中微火煎三沸,去滓,密贮勿泄,以苇筒盛如枣核大,火炙令少热,欹卧倾耳灌之,如此十日耵聍自出,大如指,长一寸,久聋不过三十日,以发裹膏深塞。莫使泄气,五日乃出之。(《千金翼》云治二十年耳聋) 治耳聋齿痛赤膏方。桂心 大黄 白术 细辛 川芎(各一两) 干姜(二两) 丹参(五两) 蜀椒(一升) 巴豆(十枚) 大附子(二枚)上十味 咀,以苦酒二升浸一宿,纳成煎猪肪三斤,火上煎,三上三下,药成,去滓,可服可摩。耳聋者绵裹纳耳中,齿冷痛,则着齿间,诸痛皆摩。若腹中有病,以酒和服如枣许大。咽喉痛,取枣核大吞之。 又方 以绵裹蛇膏塞耳,神良。 又方 淳酢微火煎附子一宿,削令可入耳,以绵裹塞之。 治猝耳聋方。细辛 菖蒲(各六铢) 杏仁 曲末(各十铢)上四味和捣为丸,干即着少猪脂,如枣核大,绵裹纳耳中,日一易,小瘥,二日一易,夜去,旦塞之。 治三十年耳聋方。故铁三十斤,以水七斗,浸三宿,取汁,入曲酿米七斗,如常造酒法,候熟,取磁石一斤,研末,浸酒中,三日乃可饮,取醉;以绵裹磁石纳耳中,好覆头卧,酒醒去磁石,即瘥 治耳鸣聋方 。当归 细辛 川芎 防风 附子 白芷(各六铢)上六味末之,以鲤鱼脑八两合煎,三上三下,膏成,去滓,以枣核大灌耳中,旦以绵塞耳孔。 治耳鸣如流水声,不治久成聋方。生乌头掘得,乘湿削如枣核大,纳耳中,日一易之,不过三日,愈。亦疗痒及猝风聋。 治耳鸣水入方。通草 细辛 桂心(各十八铢) 菖蒲(一两) 附子(六铢) 矾石(六铢) 当归 甘草(各十二铢) 独活(一两半)上九味末之,以白鹅脂半合,稍稍和如枣核,绵裹纳耳中,日三,旋旋和用(一本用葱涕半合)。 治耳聋有脓散方。乌贼骨 釜底墨 龙骨 伏龙肝(各半两) 附子(一两) 禹余粮(六铢)上六味末之,取皂荚子大,绵裹纳耳中,日一易,取瘥。不瘥者有虫,加麝香一豆大。 治耳聋有脓,不瘥有虫方。鲤鱼肠(一具切) 醋(三合)上二味和捣,帛裹纳耳中, 全诗翻译
全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