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弒之
拼音
shú shì zhī
解释
这一句出自于“”、“”中的《》
全诗原文
一、七年。春,郯子来朝。二、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三、小邾娄子来朝。四、城费。五、秋,季孙宿如卫。六、八月螽。七、冬十月,卫侯使孙林父来聘。壬戌,及孙林父盟。八、楚公子贞帅师围陈。九、十有二月,公会晋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莒子、邾娄子于鄬。郑伯髠原如会,未见诸侯;丙戌,卒于操。陈侯逃归。操者何?郑之邑也。诸侯卒其封内不地,此何以地?隐之也。何隐也?弒也。孰弒之?其大夫弒之。曷为不言其大夫弒之?为中国讳也。曷为为中国讳?郑伯将会诸侯于鄬,其大夫谏曰“中国不足归也,则不若与楚”郑伯曰“不可”其大夫曰“以中国为义,则伐我丧;以中国为强,则不若楚”于是弒之。郑伯髠原何以名?伤而反,未至乎舍而卒也。未见诸侯其言如会何?致其意也。 全诗翻译
全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