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祐三年
拼音
tiān yòu sān nián
解释
这一句出自于“”、“”中的《》
全诗原文
拜刑部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侍郎。以风恙罢为刑部尚书,致仕,卒于洛阳。○赵光逢赵光逢,字延吉,父隐,唐左仆射。光逢在唐以文行知名,时人称其方直温润, 谓之“玉界尺”昭宗时为翰林学士承旨、御史中丞,以世乱弃官,居洛阳,杜门 绝人事者五六年。柳璨为相,与光逢有旧恩,起光逢为吏部侍郎、太常卿。唐亡, 事梁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迁左仆射,以太子太保致仕。末帝即位, 起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以司徒致仕。唐天成中,即其家拜太保,封齐国 公,卒,赠太傅。○薛贻矩薛贻矩,字熙用,河东闻喜人也,仕唐为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昭宗自岐 还长安,大诛宦者,贻矩时为中尉韩全诲等作画像赞,坐左迁。贻矩乃自结于梁太 祖,太祖言之于朝,拜吏部尚书,迁御史大夫。天祐三年,太祖自长芦还军,哀帝 遣贻矩来劳,贻矩以臣礼见,太祖揖之升阶,贻矩曰“殿下功德及人,三灵改卜, 皇帝方行舜、禹之事,臣安敢违”乃称臣拜舞,太祖侧身以避之。贻矩还,遂趣 哀帝逊位。太祖即位,拜贻矩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拜司空。贻矩为梁 相五年,卒,赠侍中。○苏循 杜晓附苏循,不知何许人也。为人巧佞,阿谀无廉耻,惟利是趋。事唐为礼部尚书。 是时,梁太祖已弑昭宗,立哀帝,唐之旧臣皆愤惋切齿,或俯首畏祸,或去不仕, 而循特附会梁以希进用。梁兵攻杨行密,大败于珝河,太祖躁忿,急于禅代,欲邀 唐九锡,群臣莫敢当其议,独循倡言“梁王功德,天命所归,宜即受禅”明年, 梁太祖即位,循为册礼副使。循有子楷,乾宁中举进士及第,昭宗遣学士陆扆覆落之,楷常惭恨。及昭宗遇 弑,唐政出于梁,楷为起居郎,与柳璨、张廷范等相结,因谓廷范曰“夫谥者, 所以易名而贵信也。前有司谥先帝曰‘昭,名实不称,公为太常卿,予史官也, 不可以不言”乃上疏驳议。而廷范本梁客将,尝求太常卿不得者,廷范亦以此怨 唐,因下楷疏廷范,廷范议曰“臣闻执事坚固之谓恭,乱而不损之谓灵,武而不 遂之谓庄,在国逢难之谓闵,因事有功之谓襄,请改谥昭宗皇帝曰恭灵庄闵皇帝, 庙号襄宗”梁太祖已即位,置酒玄德殿,顾群臣自陈德薄不足以当天命,皆诸公推戴之力。 唐之旧臣杨涉、张文蔚等皆惭惧俯伏不能对,独循与张祎、薛贻矩盛称梁王功德, 所以顺天应人者。循父子皆自以附会梁得所托,旦夕引首,希见进用,敬翔尤恶之, 谓太祖曰“梁室新造,宜得端士以厚风俗,循父子皆无行,不可立于新朝”于 是父子皆勒归田里,乃依硃友谦于河中。其后, 全诗翻译
全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