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三味
拼音
zhǐ sān wèi
解释
这一句出自于“”、“”中的《》
全诗原文
分四服,日三夜一。人强者作三服。亦治霍乱后,吐逆腹痛。 贝母汤 治上气咽喉窒塞,短气不得卧,腰背痛,胸满不得食,面色萎黄方。贝母(一两) 生姜(五两) 桂心 麻黄 石膏 甘草(各三两) 杏仁(三十枚) 半夏(三合)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麻黄汤 治上气脉浮,咳逆,喉中水鸡声,喘息不通,呼吸欲死方。麻黄(八两) 甘草(四两) 大枣(三十枚) 射干(如博棋子二枚)上四味 咀,以井华水一斗,煮麻黄三沸,去沫纳药,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奔气汤 治大气上奔胸膈中,诸病发时,迫满短气不得卧。剧者便 欲死,腹中冷湿气,肠鸣相逐成结气方。生姜(一斤) 半夏 吴萸(各一升) 桂心(五两) 人参 甘草(各二两)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 枳实汤 下气治胸中满闷方。枳实(三枚) 附子(二枚) 大枣(十四枚) 半夏(五两) 人参 甘草 白术 干姜 浓朴(各二两)上九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每服八合,日三。 下气汤 治气满腹胀方。半夏(一升) 生姜(一斤) 人参(一两半) 橘皮(三两)上四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一方无人参,只三味。 治气两胁满急风冷方∶杏仁 茯苓 防葵(各八分) 吴茱萸 橘皮 桂心 防风 泽泻(各五分) 白术 射干 芍药 苏子 桔梗 枳实(各六分)上十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二,加至三十丸。 黎勒丸 治气满闭塞,不能食喘息方。诃黎勒十枚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食后服三丸,不忌。得利即止。 治上气咳逆方∶苏子(一升) 五味子(五合) 麻黄 细辛 紫菀 人参 黄芩 甘草(各二两) 桂心 当归(各一两) 生姜(五两) 姜夏(三两)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气上不得卧神秘方∶橘皮 生姜 紫苏 人参 五味子(各五两,一方作桔梗)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热发气上冲不得息,欲死不得卧方∶桂心(半两) 白石英 麦冬 枳实 白藓皮 贝母 茯神 槟榔仁 天冬(各二两半)车前子(一两) 人参 前胡 橘皮 白薇 杏仁(各一两半) 郁李仁(三两) 桃仁(五分)上十七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以竹叶饮服十丸,日三,加至三十丸。竹叶饮子 竹叶 苏子(各一升) 紫菀 白前(各二两) 百部 甘草 生姜(各三两)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下前丸,药尽更合。 人参汤 安食下气,理胸胁并治客热方。人参 麦冬 干姜 当归 茯苓 甘草 五味子 黄 芍药 枳实(各一两) 桂心(三两) 半夏(一升) 大枣(十五枚)上十三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每服九合,从旦至晡,令尽。皆热服,慎勿冷。 海藻橘皮丸 下气治风虚支满,膀胱虚冷,气上冲肺息奔,令咽喉气闷往来方。海藻 橘皮 白前(各三分) 杏仁 茯苓 芍药 桂心(各五分) 苏子(五合) 枣肉 桑白皮 昆布(各二两) 吴萸 人参 白术 葶苈(各一两)上十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二,加至十五丸,以小便利为度。 治气上方∶ 砂 细辛 牛膝(等分)上三味为末,气发酒服方寸匕,后三日忌酒,余禁如药法。 治上气方∶上酥(一升) 独头蒜(五颗)上二味先以酥煎蒜,蒜黄出之,用生姜汁一合,共煎令熟,空腹温服一方寸匕。 治上气呕吐方∶芥子二升为末蜜丸,寅时以井花水服如梧子七丸,日二。亦可作散,空腹服之。及可酒浸服并治脐下绞痛。 治劳气方∶小芥子三升捣末,绢袋盛酒三斗浸,密封七日,去滓,温服半升,渐至一升半,得力更合,忌如药法。 治上气三十年不瘥方∶大枣 杏仁(各百枚) 豉(一百二十粒) 川椒(二百粒)上四味先捣杏仁、豉令熟,后纳枣、椒更捣,为丸如枣核大,含稍稍咽之,日三夜一。 治积年上气不瘥垂死者方∶莨菪子(熬令色变) 熟羊肝(薄切曝干)上二味各捣等分,以七月七日神醋拌令相着,夜勿食,空腹服二方寸匕,须臾拾针,两食间以冷浆白粥二匕止之,隔日一服,永瘥。四十日内,得煮饭汁作芜菁羹食之,以外一切禁断。 下气方∶生姜(五两) 小麦(一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又方 大枣(十四枚) 紫苏茎叶(切一升)上二味以酒三升,煮取一升半, 全诗翻译
全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