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虽好取侵夺
拼音
shàng suī hǎo qǔ qīn duó
解释
这一句出自于“”、“”中的《》
全诗原文
穷者患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强胁弱也,知惧愚也,民下违上, 少陵长,不以德为政:如是,则老弱有失养之忧,而壮者有分争之祸矣。事业所恶 也,功利所好也,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男女之合, 夫妇之分,婚姻娉内,送逆无礼:如是,则人有失合之忧,而有争色之祸矣。故知 者为之分也。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 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 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臧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 仁圣贤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他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不知节用 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犹将寡获也。 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他故焉, 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此之谓也。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故天子袾裷衣冕,诸侯玄 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由士以上则必以 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量地而立国,计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 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时臧余,谓之称 数。故自天子通于庶人,事无大小多少,由是推之。故曰“朝无幸位,民无幸生” 此之谓也。轻田野之赋,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 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 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而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枢要也。故美之者,是美天下之本 也;安之者,是安天下之本也;贵之者,是贵天下之本也。古者先王分割而等异之 也,故使或美,或恶,或厚,或薄,或佚或乐,或劬或劳,非特以为淫泰夸丽之声, 将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顺也。故为之雕琢、刻镂、黼黻文章,使足以辨贵贱而已, 不求其观;为之钟鼓、管磬、琴瑟、竽笙,使足以辨吉凶、合欢、定和而已,不求 其余;为之宫室、台榭,使足以避燥湿、养德、辨轻重而已,不求其外。诗曰: “雕琢其章,金玉其相,亹亹我王,纲纪四方”此之谓也。若夫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 全诗翻译
全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