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默默ㄇㄛˋ ㄇㄛˋmòmò不出聲;悄無聲息。[例]~無語︱~行進︱不事張揚,~工作。
默默-汉语大词典默默1.缄口不说话。
●《韩诗外传》卷十:“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
●宋司马光《论两浙不宜添置弓手状》:“臣职忝密近,官备藩方,不敢默默,理须上列。”
●郭沫若《残春》四:“从山下登上山顶时,彼此始终无言,便是坐在茶亭之中,也是相对默默。”
2.幽寂无声。
●《楚辞·九章·悲回风》:“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洪兴祖补注:“默默,寂无人声也。”
●宋王安石《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之一:“默默此时谁会得,坐凭江阁看飞鸿。”
●叶圣陶《火灾》:“窗外雪花默默地落下,一切没有声息。”
3.无知貌。
●《庄子·天运》:“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成玄英疏:“默默,无知之貌。”
●《素问·刺腰痛篇》:“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
4.不得意。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故魏其日默默不得志。”
●《汉书·贾谊传》:“于嗟默默,生之亡故兮。”
●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默默,不得意也。”
●唐畅当《南充谢郡客游澧州留赠宇文中丞》诗:“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
5.暗暗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我看着那家人所招呼的,谅来就是姓党的了,默默的记在心里。”
●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五章二:“譬如,求得五十万元的三成半,默默一算,即知是十七万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