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1.鸟名。即鹤。
●南朝宋汤惠休《杨花曲》之二:“江南相思引,多叹不成音。黄鹤西北去,衔我千里心。”
●北周庾信《小园赋》:“黄鹤戒露,非有意于轮轩;爰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
●倪璠注引周处《风土记》:“鸣鹤戒露。”
2.鸟名。即黄鹄。
●唐玄宗《春台望》诗:“太液池中下黄鹤,昆明水上映牵牛。”
●唐崔湜《大漠行》:“近见行人畏白龙,遥闻公主愁黄鹤。”
3.喻贤才,大才。
●唐沈佺期《黄鹤》诗:“黄鹤佐丹凤,不能群白鹇。”
●唐李白《古风》之十五:“方知黄鹤举,千里独徘徊。”
●唐岑参《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潜虬且深蟠,黄鹤飞未晚。”
陈铁民等校注:“古人常把‘黄鹤’与‘黄鹄’混而为一,相传黄鹄是一种极善于高飞的大鸟……这里以‘潜虬’‘黄鹤’喻王昌龄,谓其有大才,姑且隐伏待时,日后飞腾,亦不为晚。”
4.唐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后以“黄鹤”比喻一去不返的事物。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本来当日定亲的地方不好,跑到那‘黄鹤一去不复返’的去处定个亲,此刻闹得新娘变了黄鹤了,为之奈何!”
●清讴歌变俗人《醒世缘弹词》第九回:“到他房内去搜寻,黄鹤无踪不见形。”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七:“刘先生去了,但从此以后便渺如黄鹤。”
黄鹤
【出典】 梁·任昉《述异记》卷上: “荀瓌字叔伟,潜栖却妆。尝东游,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霄汉,俄顷已至,乃驾鹤之宾也。鹤止户侧,仙者就席,羽衣虹裳,宾主欢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眇然而灭。” 又见《寰宇记》。
又,唐·崔颢《黄鹤楼》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释义】 传说荀瓌曾在黄鹤楼上遇仙,神仙驾鹤从天降,饮宴以后又跨鹤归去。故后人以黄鹤代指神仙。又因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诗句,因而也有以黄鹤代指离别的友人或亲人。
【例句】 ①听甚《霓裳》弄,酒后黄鹤送。山翁醉我,我醉山翁。(贯云石[双调·殿前欢])作者以黄鹤楼神仙的故事比喻自己饮酒时飘飘欲仙的境地。②世态浮沉,年光迅速,人情颠倒,无计觅黄鹤。(狄君厚套曲[双调·夜行船] 《扬州忆旧》[甜水令])作者重游扬州,昔日的友人再难相见。黄鹤喻指友人。③我便似日影内捕金乌,月轮中擒玉免,云端里觅黄鹤。(郑光祖套曲[南吕·梧桐树南] 《题情》)此处用黄鹤典故比喻久出不归的爱人。暗用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诗句。④那先生浩歌拍手舞黄鹤,家住瑶池阆苑十洲三岛。(马致远等杂剧《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第三折[擂鼓体])写神仙境界黄鹤舞。⑤我恰才游仙阙,谒帝阍,惊的我跨黄鹤,飞下天门。(马致远杂剧《西华山陈抟高卧》第二折[牧羊关])元剧中将陈抟写成神仙,因此才写他“跨黄鹤”。⑥我这里据胡床,望三湘,有黄鹤对舞仙童唱。(马致远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第一折[金盏儿])用“黄鹤”典故写饮中乐。⑦说杀你驾青牛,乘赤鲤,骖白鹿,骑黄鹤,怎如俺这宝马雕鞍最好。(贾仲明杂剧《铁拐李度金童玉女》第二折[玄鹤鸣])骑黄鹤的是神仙,而金安寿不愿当神仙,情愿骑世俗宝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