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

读音

huáng qín

同音字

拼音为huáng的字 拼音为qín的字 拼音为huang的字 拼音为qin的字

基础解释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对生,花唇形,蓝色。根入药,有清热、燥湿、解毒、安胎等作用。芩(qín)。

详细解释

  1.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对生,披针形,开淡紫色花。根黄色,中医用做清凉解热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黄芩》﹝集解﹞引《别录》:“黄芩生 秭归 川谷及 冤句 ,三月三日採根阴乾。”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黄芩-中药大典

黄芩
黄 芩 Radix Scutellariae
(英) BaikalSkullcapRoot
别名 黄金茶、山茶根、烂心草。
来源 唇形科植物黄岑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 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丛生,具细条纹,近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叶对生,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全缘,下面密被下陷的腺点。总状花序顶生,花偏生于花序一侧;花萼二唇形,盾片高约1.5mm,果时增大;花冠紫色、紫红色至蓝紫色,花冠筒近基部明显膝曲;雄蕊4,二强。小坚果卵球形,黑褐色,具瘤。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向阳草地山坡及休荒地上。主产河北、山西、内蒙古;有栽培。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晒至半干后撞去栓皮,晒干。生用、酒炒或炒炭用。
性状 根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网纹。质硬而脆,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成空洞。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 含黄芩甙(baicalin)、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甙(wogonoside)、汉黄芩素(wogonin)、黄芩酮Ⅰ、Ⅱ(skullcapflavoneⅠ、Ⅱ)、千层纸黄素A(oroxy-linA)及菜油甾醇。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消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黄芩-中華語文大辭典

黃芩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huáng qín

1、中医认为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作用。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