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鵾絃 ”。用鵾鸡筋做的琵琶弦。
南朝 梁 刘孝绰 《夜听妓赋得乌夜啼》:“鵾弦且輟弄,《鹤操》暂停徽。” 宋 苏轼 《古缠头曲》:“鵾弦铁拨世无有,乐府旧工惟尚叟。” 王十朋 集注:“ 段安节 《琵琶録》: 开元 中,梨园则有 骆供奉 、 贺怀智 、 雷清 。其乐器,或以石为槽,鵾鸡筋作絃,用铁拨弹之。” 清 邓汉仪 《枕烟亭听白三琵琶》诗:“赤眉铜马千秋恨,谱入鵾絃最感人。”
鹍弦
【出典】 见“雷雨起鹍弦”条。
【释义】 古时琵琶曾以鹍鸡筋为弦,故诗文中以“鹍弦”作为琵琶的代称。
【例句】 铁拨鹍弦,一试春风手。(刘一止《点绛唇》[云鬓分行]798)这里描写乐妓弹奏琵琶。
雷雨起鹍弦
【出典】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六《乐》:“古琵琶弦用鹍鸡筋。开元中,段师能弹琵琶,用皮弦,贺怀智破拨弹之,不能成声。”宋·苏轼《苏轼诗集》卷一六《杜介熙熙堂》诗:“遥想闭门投辖饮,鹍弦铁拨响如雷。”宋·施元之注引宋·陶岳《五代史补》:“冯道之子,能弹琵琶……世宗号绕殿雷。”
【释义】 古代琵琶用鹍鸡筋作弦,据北宋人记载,这种弦弹拨起来,共鸣之声如雷。后因用作咏琵琶的典故。
【例句】 绣屏深、丽人乍出,坐中雷雨起鹍弦。(晁补之《绿头鸭·韩师朴相公会上观佳妓轻盈弹琵琶》571)这里描写韩师朴家宴席上乐妓弹奏琵琶,能作雷雨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