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
犬:狗。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
惊:惊动。
鸡犬不惊形容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及策军到,并不许一人掳掠,鸡犬不惊,人民皆悦,齎牛酒到寨劳军。”
●清昭梿《啸亭杂录·陆中丞》:“贼知济南有备,乃不敢南向。已而官兵奏捷,一城鸡犬不惊焉。”亦作“鸡犬无惊”。
●李根源《记云南起义》:“事定,文光被举为滇西都督,市井晏然,鸡犬无惊。”
明-罗贯中-第一五回-《三国演义》:及策军到,并不许一人掳掠,鸡犬不惊,人民皆悦。
近代-蔡东藩-第一回-《唐史演义》:桑麻无恙,鸡犬不惊,村夫野老,散坐瓜棚豆架旁,笑谈大唐遗事。
近代-冯玉祥-第二八章-《我的生活》:百姓都知道我们军纪好,住帐棚或庙宇,绝不住用民房,所以沿途鸡犬不惊,很得人民的欢喜。
清-钱彩-四八回-《说岳全传》:一路地方官员馈送礼物,岳爷丝毫不受,鸡犬不惊。
元-揭傒斯--《善余堂记》:及其门,则鸡犬不惊,童仆闲暇,皆怡然有自得之意
清-昭槤--《啸亭杂录·陆中丞》:湖广调永、保二司土兵……肃然出境,鸡犬不惊。
明-焦竑--《玉堂丛语·一·行谊·正德壬申》:湖广调永、保二司土兵,截杀流贼,所经卤掠一空。行至华容,见刘司马大夏,司马谕以善言,各拜曰:“大人乡里,安敢犯。”遂肃然出境,鸡犬不惊。
明-罗贯中-第一五回-《三国演义》:及策军到,并不许一人掳掠,鸡犬不惊,人民皆悦。
近代-蔡东藩-第一回-《唐史演义》:桑麻无恙,鸡犬不惊,村夫野老,散坐瓜棚豆架旁,笑谈大唐遗事。
近代-冯玉祥-第二八章-《我的生活》:百姓都知道我们军纪好,住帐棚或庙宇,绝不住用民房,所以沿途鸡犬不惊,很得人民的欢喜。
清-钱彩-四八回-《说岳全传》:一路地方官员馈送礼物,岳爷丝毫不受,鸡犬不惊。
元-揭傒斯--《善余堂记》:及其门,则鸡犬不惊,童仆闲暇,皆怡然有自得之意
清-昭槤--《啸亭杂录·陆中丞》:湖广调永、保二司土兵……肃然出境,鸡犬不惊。
明-焦竑--《玉堂丛语·一·行谊·正德壬申》:湖广调永、保二司土兵,截杀流贼,所经卤掠一空。行至华容,见刘司马大夏,司马谕以善言,各拜曰:“大人乡里,安敢犯。”遂肃然出境,鸡犬不惊。
jī quǎn bù jīng
1、人民解放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鸡犬不惊。
2、我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鸡犬不惊。
3、人民解放军连夜行军,从来都是鸡犬不惊。
4、及策军到,并不许一人掳掠,鸡犬不惊,人民皆悦,牵牛拖猪,担酒烧饼,到寨劳军。
5、放炮起兵,一路上父老相迎,鸡犬不惊。
6、自引大军自丹阳南下,一路安抚百姓,有掳掠扰民者皆斩,严明军纪,鸡犬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