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鲙残鱼。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三·鲙残鱼》:“鱠残出 苏 、 淞 、 浙江 ,大者长四五寸,身圆如筯,洁白如银,无鳞。若已鱠之鱼,但目有两黑点尔。” 清 李元 《蠕范·物化》:“鱠残,银鱼也,水精也,龙头也,王餘也……清明前则肥,后则瘦。”
鲙残即鲙残鱼。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鲙残鱼》:“鲙残出苏、淞、浙江,大者长四五寸,身圆如箸,洁白如银,无鳞。若已鲙之鱼,但目有两黑点尔。”
●清李元《蠕范·物化》:“鲙残,银鱼也,水精也,龙头也,王余也……清明前则肥,后则瘦。”
鲙残鱼即银鱼。古代传说吴王阖闾江行,食鱼鲙,弃其残余于水,化为此鱼,故名。
●唐皮日休《松江早春》诗:“稳凭船舷无一事,分明数得鲙残鱼。”
●明黄省曾《鱼经·法》:“惟银鱼、鲙残鱼啸子于冰,冰解三日乃生也。”
参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鲙残鱼》﹝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