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鲤

读音

lú lǐ

同音字

拼音为lú的字 拼音为lǐ的字 拼音为lu的字 拼音为li的字

基础解释

亦作“鱸鱧”。杜父鱼的别名。

详细解释

  1. 亦作“ 鱸鱧 ”。杜父鱼的别名。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土部鱼》:“鮒,今俗名土部…… 吴兴 人名此鱼即云鱸鲤,以其质圆而长,与黑蠡相似,而其鳞斑驳又似鱸鱼,故两喻而兼言之也。”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鲈鲤-汉语大词典

鲈鲤亦作“鲈鳢”。
杜父鱼的别名。
●宋程大昌《演繁露·土部鱼》:“鲋,今俗名土部……吴兴人名此鱼即云鲈鲤,以其质圆而长,与黑蠡相似,而其鳞斑驳又似鲈鱼,故两喻而兼言之也。”

鲈鲤-

鲈鲤
【拼音名】
Lú Lǐ
【别名】
花鱼、青脖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鲈鲤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cocypris pingi pingi(Tchang)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骨脏,洗净。
【原形态】
鲈鲤,体长而侧扁,头前端团党委尖,下颌向前突出。口亚上位,呈斜裂。须2对,前对较后对略短,后对与吻长约相等。眼前上位,距吻较近。下咽齿3行,尖端微弯。鳃孔大,鳞小,胸腹鳞片更小,且隐于表皮之下。侧线鳞51(9-10/5-6-V)54,侧线较直,入后伸至尾鳍基中轴。背鳍3,8-9,起点在腹鳞的稍后方,臀鳍3,5,末端不达尾鳍基。背面青黑色,侧面及腹部白色,体侧鳞绝大部分有一黑色边缘,背鳍、胸鳍、尾鲟微黑。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江河的支流或干流,成鱼则在大水面游弋。主要以鱼类为食。资源分布:分布于宜昌以上长江的干支流中,如岷江、嘉陵江、鸦江等地,宜昌以下少见。西江流域、南盘江也有。
【性味】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化痰;止血。主急慢性支气管炎;胃溃疡失眠;月经过多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00-200g。
【摘录】
《中华本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