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卖。
矛:我国古代的主要兵器。在长柄上装以矛头,用于刺杀。殷周时矛头用青铜制成,至汉代盛行铁矛。
誉:称赞;赞美。
楯:同“盾”。盾牌。
鬻矛誉楯谓自相矛盾,不能两立。语出《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是楚人鬻矛誉楯,两难得而俱售也。”
参见“矛楯”。
鬻矛誉楯
【拼音】:yù máo yù dùn
解释
指自相矛盾,不能两立。
出处
语出《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示例
是楚人~,誉两难得而俱售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是楚人鬻矛誉楯,誉两难得而俱售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是楚人鬻矛誉楯,誉两难得而俱售也。
yù máo yù dùn
1、是楚人鬻矛誉楯,誉两难得而俱售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