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马皮。
裹:包裹,盛敛。
尸:尸体。
元末明初-罗贯中-五一回-《三国演义》:瑜听罢,于床上奋然跃起曰:“大丈夫既食君禄,当死于战场,以马革裹尸还,幸也!岂可为我一人,而废国家大事乎?”
清-徐锡麟--《出塞》:诗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当代-钟桂松--《茅盾和他的女儿》:虽说有志者应马革裹尸,为国效劳,可是你还这么年轻哩!
唐-李商隐--《代仆射濮阳公遗表》:燕颔有相,曾无定远之期;马革裹尸,实负伏波之愿。
当代-王火-(一)卷三-《战争和人》:只要战争在南方一起,我做军人的只有奔赴沙场马革裹尸。
宋-周密--《齐东野语·何宏中》:正隆四年病殁,临终有诗云:“马革盛尸每恨迟,西山饿死亦何辞。姓名不到中兴历,自有皇天后土知。”
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杵休重说。
北齐-朱瑒--《与徐陵请王琳首书》:诚复马革裹尸,遂其平生之志;原野暴体,全彼人臣之节。
现代-方志敏等--《东北人民抗日诗词选·追悼歌》:抱定决心甘愿效命疆场,马革裹尸誓不生回营。
明-张家玉-诗-《军中夜感》:马革裹尸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
近代-柳亚子--《吊鉴湖秋女士》:马革裹尸原不负,蛾眉短命竟何如!
东汉-班固等--《东观汉记·一二·马援传》:(马援曰)方今匈奴、 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 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
元-脱脱、阿鲁图--《宋史·二六〇·崔翰传》:(翰入见上曰)臣既以身许国,不愿死于家,得以马革裹尸足矣。
元末明初-罗贯中-五一回-《三国演义》:瑜听罢,于床上奋然跃起曰:“大丈夫既食君禄,当死于战场,以马革裹尸还,幸也!岂可为我一人,而废国家大事乎?”
清-徐锡麟--《出塞》:诗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当代-钟桂松--《茅盾和他的女儿》:虽说有志者应马革裹尸,为国效劳,可是你还这么年轻哩!
唐-李商隐--《代仆射濮阳公遗表》:燕颔有相,曾无定远之期;马革裹尸,实负伏波之愿。
当代-王火-(一)卷三-《战争和人》:只要战争在南方一起,我做军人的只有奔赴沙场马革裹尸。
宋-周密--《齐东野语·何宏中》:正隆四年病殁,临终有诗云:“马革盛尸每恨迟,西山饿死亦何辞。姓名不到中兴历,自有皇天后土知。”
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杵休重说。
北齐-朱瑒--《与徐陵请王琳首书》:诚复马革裹尸,遂其平生之志;原野暴体,全彼人臣之节。
现代-方志敏等--《东北人民抗日诗词选·追悼歌》:抱定决心甘愿效命疆场,马革裹尸誓不生回营。
明-张家玉-诗-《军中夜感》:马革裹尸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
近代-柳亚子--《吊鉴湖秋女士》:马革裹尸原不负,蛾眉短命竟何如!
东汉-班固等--《东观汉记·一二·马援传》:(马援曰)方今匈奴、 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 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
元-脱脱、阿鲁图--《宋史·二六〇·崔翰传》:(翰入见上曰)臣既以身许国,不愿死于家,得以马革裹尸足矣。
mǎ gé guǒ shī
1、作为军人,应以马革裹尸为荣。
2、作为军人应当有马革裹尸,为国捐躯的气节。
mǎ gé guǒ shī
1、[决一死战]jué yī sǐ zhàn
决:决定;死:拼死。对敌人拼死决战。
2、[粉身碎骨]fěn shēn suì gǔ
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3、[赴汤蹈火]fù tāng dǎo huǒ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4、[肝脑涂地]gān nǎo tú dì
涂地:涂抹在地上。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
5、[血战到底]xuè zhàn dào dǐ
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6、[马革盛尸]mǎ gé shèng shī
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同“马革裹尸”。
7、[以泽量尸]yǐ zé liáng shī
指尸体遍野,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极言死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