驩兜

读音

huān dōu

同音字

拼音为huān的字 拼音为dōu的字 拼音为huan的字 拼音为dou的字

基础解释

相传为 尧 舜 时的部落首领,四凶之一。

详细解释

  1. 相传为 尧 舜 时的部落首领,四凶之一。

    《书·舜典》:“放 驩兜 于 崇山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降及 灵帝 ,时好辞制,造《羲皇》之书,开 鸿都 之赋,而 乐松 之徒,招集浅陋。故 杨赐 号为 驩兜 , 蔡邕 比之俳优。”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二》:“其不为 共工 、 驩兜 ,为 尧 舜 之所流放者几希!”参见“ 四凶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驩兜-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驩兜
【出典】 《尚书·虞书·舜典》:“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旧题汉·孔安国传:“党于共工,罪恶同。”《左传·文公十八年》:“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嚚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浑敦’。”晋·杜预注:“谓驩兜。”《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驩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
【释义】 驩兜一作讙兜。传说尧臣驩兜因举荐共工获罪,被舜流放。后世用作咏官员流贬的典故。
【例句】 ①古来尧禅舜,何必罪驩兜。(沈佺期《从驩州廨宅移住山间水亭赠苏使君》1051)作者因结交张易之,受牵连,被流放驩州。这里暗以“驩兜”自喻,自述被流放的怨忿之情。②地尽炎荒瘴海头,圣朝今又放驩兜。(裴夷直《崇山郡》5862)作者被贬驩州(即崇山),这里是古代驩兜流放之地。故而作者以“驩兜”自喻,抒发自己的激愤之情。

驩兜-辞源3

【驩兜】傳説中惡人。唐堯時,驩兜與 共工同爲非作惡,被 舜放逐到 崇山。見 書舜典。左傳 文十八年“天下之民,謂之渾敦”晉 杜預 注:“謂驩兜。”史記 五帝紀作 讙兜。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