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鶴唳

读音

fēng shēng hè lì

同音字

拼音为fēng的字 拼音为shēng的字 拼音为hè的字 拼音为lì的字 拼音为feng的字 拼音为sheng的字 拼音为he的字 拼音为li的字

基础解释

东晋 时,秦 主 苻坚 率众南侵,号称百万,列阵 淝水,谢玄 等率精兵八千渡水击之。秦 兵大败,坚 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淝水 为之不流。馀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追兵已至。事见《晋书·谢玄传》。后因以“风声鹤唳”形容极端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七:“己酉终岁,灾屯无所不有,特未溘然,又留残喘,至今事定,却有风声鹤唳之警。”《红楼梦》第一○二回:“贾珍 方好,贾蓉 等相继而病。如此接连数月,闹的两府惧怕。从此风声鹤唳,草木皆妖。”郁达夫《出奔》:“直到后来,听到了那些风声鹤唳的传说,见到了举室仓皇的不安状态,当正在打算避难出发的前几日,婉珍 才又隐隐地想起了这一位青年。”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風聲鶴唳-中華語文大辭典

風聲鶴唳风声鹤唳ㄈㄥ ㄕㄥ ㄏㄜˋ ㄌ丨ˋfēnɡshēnɡ-hèlì《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列傳》記載:前秦苻堅在淝水之戰中被謝玄率領的東晉軍隊擊敗,他的士兵在逃跑過程中聽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後用「風聲鶴唳」形容極為恐懼,自相驚擾。[例]大軍壓境,~,草木皆兵。

風聲鶴唳-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風聲鶴唳㊣ㄈㄥ ㄕㄥ ㄏㄜˋ ㄌㄧˋfēng shēng hè lì杯弓蛇影杯弓蛇影、草木皆兵草木皆兵、疑神疑鬼神色自若、氣定神閒鶴唳風聲鶴唳風聲釋義聽到風聲和鶴鳴,都以為是敵兵。語出《晉書・卷七九・謝安列傳》。後用「風聲鶴唳」形容驚慌疑懼,自相侵擾。△「杯弓蛇影杯弓蛇影」、「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草木皆兵草木皆兵」、「草行露宿」典源《晉書・卷七九・謝安列傳》於是玄與琰、伊等以精銳八千涉渡肥水。石軍距張蚝,小退。玄、琰仍進,決戰肥水南。堅①中流矢,臨陣斬融②。堅眾奔潰,自相蹈藉③投水死者不可勝計④,肥水為之不流。餘眾棄甲宵遁⑤,聞風聲鶴唳⑥,皆以為王師已至,草行露宿⑦,重⑧以飢凍,死者十七八。獲堅乘輿雲母車,儀服、器械、軍資、珍寶山積,牛、馬、驢、騾、駱駝十萬餘。注①堅︰苻堅(西元338∼385),字永固,氐族。任用王猛,修明國政,為五胡中最強盛的國家。猛卒,大舉侵晉,與謝玄等戰於淝水,大敗而還,後為姚萇所殺。②融:苻融。苻堅之弟。生卒年不詳。③蹈藉:踐踏。④不可勝計:無法計算,形容非常多。勝,音ㄕㄥ。⑤棄甲宵遁:丟棄鎧甲連夜逃走。指戰敗。⑥唳:音ㄌㄧˋ,鳥類高聲鳴叫。⑦草行露宿:涉草而行,露天而宿。形容旅途艱辛或急迫。見「草行露宿」。⑧重:音ㄔㄨㄥˊ,加、再。典故據《晉書・卷七九・謝安列傳》載,東晉時,野心勃勃的前秦苻堅想要征服中原。孝武帝太元八年,他率領八十萬大軍,逼臨肥水,準備攻打東晉。東晉派大將謝玄、謝石帶八萬精兵抗敵。謝玄知道苻堅實力雄厚,若以正面迎敵,必定吃虧,於是決定採取奇襲的戰術。謝玄先要求苻堅的軍隊向後移,好讓晉兵登岸,兩軍決一勝負。苻堅自恃兵多,不疑有他,就答應軍隊後退。混亂之中苻堅中箭受傷,苻融戰亡,在陣後的秦兵以為秦軍戰敗,慌成一團,丟下武器連夜逃跑,沿途只要聽到風聲、鶴鳴,都以為是晉軍來了,結果苻堅的軍隊終於潰敗,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肥水之戰」。後來原文中的「風聲鶴唳」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極為驚慌疑懼。書證①《晉書・卷七九・謝安傳》:「餘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源)②宋・李曾伯〈醉蓬萊・問金城方略〉詞:「見說棋邊,風聲鶴唳,膽落胡虜。」③《紅樓夢・第一〇二回》:「賈珍方好,賈蓉等相繼而病。如此接連數月,鬧得兩府俱怕。從此風聲鶴唳,草木皆妖。」用法義形容驚慌疑懼,自相侵擾。類用在「驚懼恐慌」的表述上。例①這一路奔逃下來,風聲鶴唳,人人驚惶。②月黑風高,守軍在荒野中感受到風聲鶴唳的滋味。③遇到事情得冷靜,大家風聲鶴唳嚇成這樣有啥用?④逃亡的日子怎麼形容?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最貼切。⑤公司裁員名單尚未公布,同仁間已是風聲鶴唳,人人自危了。⑥在那一段風聲鶴唳的日子裡,只要外頭一有聲響就緊張得不得了。⑦這些消息也可能都是訛傳,別先把自己嚇得風聲鶴唳,寢食難安。⑧局勢也許真的很糟,否則怎麼會連一點小道消息都搞得風聲鶴唳,人心惶惶。⑨更大的地震又將發生的謠傳,甚囂塵土,風聲鶴唳,讓飽受驚慌的災民更加不安。辨似同「風聲鶴唳」及「杯弓蛇影」都有疑神疑鬼、驚恐不安的意思。異「風聲鶴唳」側重於因外在形勢而產生的恐懼;「杯弓蛇影」側重於因虛幻的事物而產生的恐懼。風聲鶴唳杯弓蛇影辨似例句〇ㄨ公司裁員名單尚未公布,同仁間已是~,人人自危了。ㄨ〇我們所以反對兒童看恐怖電影,就是怕他們會~,嚇壞自己。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