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鞾刀”。一种置于靴中的短刀。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初试越罗新,还妆昼榜行。鱼钓靴刀相逢幽梦醒,朝曦迎客繁华境。” 清 钱谦益 《奉谒少师高阳公于里第感旧述怀》诗:“椽笔携将分子姓,鞾刀留取压文章。” 清 朱琦 《朱副将战殁他镇兵遂溃诗以哀之》:“公拔靴刀自刺死,大儿相继毙一矢,小者创甚卧草中,贼斫不死留孤忠。”
靴刀一种置于靴中的短刀。
●明陈汝元《金莲记·就逮》:“初试越罗新,还妆昼榜行。鱼钓靴刀相逢幽梦醒,朝曦迎客繁华境。”
●清钱谦益《奉谒少师高阳公于里第感旧述怀》诗:“椽笔携将分子姓,靴刀留取压文章。”
●清朱琦《朱副将战殁他镇兵遂溃诗以哀之》:“公拔靴刀自刺死,大儿相继毙一矢,小者创甚卧草中,贼斫不死留孤忠。”
靴刀迎
【出典】 唐·韩愈《韩昌黎文集》卷二一《送郑尚书序》:“岭之南其州七十,其二十二隶岭南节度府,其四十余分四府。府各置帅。然独岭南节度为大府。大府始至,四府必使其佐启问起居,谢守地不得即贺以为礼。岁时必遣贺问,致水土物。大府帅或道过其府,府帅必戎服,左握刀,右属弓矢,帕首袴迎于郊。及既至,大府帅先入据馆,帅守屏,若将趋入拜庭之为者,大府与之为让至一至再,乃敢改服以宾主见。”
【释义】 唐代制度,诸府帅见大府帅,皆戎服,左握刀,右属弓矢,帕首袴(同“靴”)迎于郊外道左。后遂以“靴刀迎”作为咏下级官员迎接高级官员的典故。
【例句】 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苏轼《渔家傲·送张元康省亲秦州》287)这里用“靴刀迎”一典,是设想张元康回到秦州时,将会受到那里的地方文武官员的恭敬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