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的形状;相貌。
《尸子》卷下:“面貌不足见也,先视天下不见称也;然而名显天下,闻於四方,其惟学者乎。”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上曰:‘怪卿( 梁适 )面貌酷肖 梁固 。’”《西游补》第三回:“ 行者 心中暗想:他又不是值日功曹,面貌又不是恶曜凶星,明明是下界平人。”
指脸,面孔。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后集·佐法儿国》:“男女拳髮,穿长衫。女人则以布兜头面,出见人也不露面貌。”《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不觉五更,鷄叫天明。 吴月娘 梳洗面貌,走到禪堂中,礼佛烧香。” 巴金 《新生·四月五日》:“我不愿意多到外面去,我不愿意看见那些卑鄙的、油滑的面貌。”
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
毛泽东 《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中国 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 中国 的面貌。”如:精神面貌。
面貌ㄇ丨ㄢˋ ㄇㄠˋmiànmào1.相貌;面容。[例]~俊秀。2.比喻事物的景象、狀況。[例]~一新︱都市~︱改變落後的~。
面貌-汉语大词典面貌1.脸的形状;相貌。
●《尸子》卷下:“面貌不足见也,先视天下不见称也;然而名显天下,闻于四方,其惟学者乎。”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三:“上曰:‘怪卿(梁适)面貌酷肖梁固。’”
●《西游补》第三回:“行者心中暗想:他又不是值日功曹,面貌又不是恶曜凶星,明明是下界平人。”
2.指脸,面孔。
●明费信《星槎胜览后集·佐法儿国》:“男女拳发,穿长衫。女人则以布兜头面,出见人也不露面貌。”
●《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不觉五更,鸡叫天明。吴月娘梳洗面貌,走到禅堂中,礼佛烧香。”
●巴金《新生·四月五日》:“我不愿意多到外面去,我不愿意看见那些卑鄙的、油滑的面貌。”
3.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
●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如:精神面貌。
miàn mào
1、而今的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新学期,新起点,新面貌,新气象!
3、这个战士长得十分魁伟高大,面貌淳朴,站在那里活像一尊天神。
4、我们的行动是唯一能够反映出我们精神面貌的镜子。
5、这五百个罗汉,面貌各异,栩栩如生。
6、人应当使自己的面貌日新月异,要像坚硬而有韧性的金属那样经得起任何斗争的锻炼。
7、面貌的美丽当然也是爱情的一个因素,但心灵与思想的美丽才是崇高爱情的牢固基础。
8、道德面貌渺小的地方,不会有伟大的人物出现。
9、坚持植树种草,黄土高原的面貌必将大大改观。
10、北京的许多古迹还保留着本来的面貌。
11、这山似乎又多了几层巍峨的峭壁,每一层都在呼唤着久违的尊严和它们应有的面貌。
12、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
13、他决心改变家乡贫乏落后的面貌。
14、经过城市改造,桂林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游客面前。
15、西北地区实行退耕还林后,恢复了绿水青山的本来面貌。
16、自从开展学雷锋活动以来,同学们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17、大扫除之后,教室的面貌焕然一新。
18、几年不见,家乡的面貌有很大的改观。
19、修了公路,闭塞的小山村改变了面貌。
20、开展创建文明城以来我们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21、自从整顿后,这个厂子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miàn mào
1、[面孔]miàn kǒng
脸:和蔼的~。板着~。这些产品样式陈旧,一副老~。
2、[容貌]róng mào
相貌:~端庄。~秀丽。
3、[风貌]fēng mào
1.风格和面貌:时代~。民间艺术的~。 2.风采相貌:~娉婷。 3.景象:远近~,历历在目。
4、[脸庞]liǎn páng
脸盘儿:鸭蛋形~。
5、[嘴脸]zuǐ liǎn
面貌;表情或脸色(多含贬义):丑恶~。他一直不给人家好~看。
6、[面庞]miàn páng
脸的轮廓:小孩儿圆圆的~,水汪汪的大眼睛,真惹人喜欢。
7、[面目]miàn mù
1.事物的外表、形态;面貌。 2.忠烈之面目。 3.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 4.指面子、脸面。
8、[像貌]xiàng mào
长相,容貌。
9、[面容]miàn róng
面貌;容貌:~枯槁。~和蔼。
10、[仪表]yí biǎo
1.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指好的):~堂堂。 2.测定温度、压力、电量等各种物理量的仪器。
11、[相貌]xiàng mào
人的面部长(zhǎng)的样子;容貌:~堂堂。~平常。
12、[脸蛋]liǎn dàn
脸的两旁部分,亦泛指脸。《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不由的把个紫膛色的脸蛋儿羞的小茄包儿似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两个脸蛋登时热了,出了一身冷汗。”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三:“为首一个把脸蛋贴在窗户玻璃上,鼻子抵成一片扁平。”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秀妮 悄悄爬起身,给孩子换尿布、喂奶,亲着美丽的小脸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