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并

读音

gé bìng

同音字

拼音为gé的字 拼音为bìng的字 拼音为ge的字 拼音为bing的字

基础解释

1.犹隔并。 2.谓阴阳失调而生之水旱灾害。

详细解释

  1. 犹隔并。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天地不交则不泰,上下不交即乖志。夫不泰则二气隔併矣。”

  2. 谓阴阳失调而生之水旱灾害。

    《后汉书·陈忠传》:“故天心未得,隔并屡臻。” 李贤 注:“隔并,谓水旱不节也。”《晋书·阮种传》:“自顷阴阳隔并,水旱为灾,亦犹期运之致。”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三:“天地之气,阴阳相半,曰暘曰雨,各以其时,则谓之和平。一有所偏,则谓之隔并。隔并者,谓阴阳有所闭隔,则或枯或潦,有所兼并也。”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隔并-汉语大词典

隔并(I)犹隔并。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天地不交则不泰,上下不交即乖志。夫不泰则二气隔并矣。”
隔并(II)犹隔并。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天地不交则不泰,上下不交即乖志。夫不泰则二气隔并矣。”
隔并(2)(无)隔并(I)谓阴阳失调而生之水旱灾害。
●《后汉书·陈忠传》:“故天心未得,隔并屡臻。”
李贤注:“隔并,谓水旱不节也。”
●《晋书·阮种传》:“自顷阴阳隔并,水旱为灾,亦犹期运之致。”
●元李冶《敬斋古今黈》卷三:“天地之气,阴阳相半,曰旸曰雨,各以其时,则谓之和平。一有所偏,则谓之隔并。隔并者,谓阴阳有所闭隔,则或枯或潦,有所兼并也。”
隔并(II)谓阴阳失调而生之水旱灾害。
●《后汉书·陈忠传》:“故天心未得,隔并屡臻。”
李贤注:“隔并,谓水旱不节也。”
●《晋书·阮种传》:“自顷阴阳隔并,水旱为灾,亦犹期运之致。”
●元李冶《敬斋古今黈》卷三:“天地之气,阴阳相半,曰旸曰雨,各以其时,则谓之和平。一有所偏,则谓之隔并。隔并者,谓阴阳有所闭隔,则或枯或潦,有所兼并也。”

隔并-辞源3

【隔并】古人謂陰陽失調引起的旱澇不調。後漢書四六 陳忠傳上疏:“故天心未得,隔并屢臻。”注:“隔并謂水旱不節也。”又三十下 郎顗傳奏事:“若令雨可請降,水可攘止,則歲無隔并,太平可待。”元 李治 敬齋古今黈 拾遺一:“天地之氣,陰陽相半,曰暘曰雨,各以其時,則謂之和平;一有所偏,則謂之隔并。隔并者,謂陰陽有所閉隔,則或枯或潦,有所兼并。”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