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掩;隐藏。
《吕氏春秋·决胜》:“诸搏攫柢噬之兽,其用齿角爪牙也,必託於卑微隐蔽,此所以成胜。” 高诱 注:“若狐之搏雉,俯伏弭毛以喜説之,雉见而信之,不惊惮远飞,故得禽之。” 晋 葛洪 《神仙传·刘安》:“一人能分形易貌,坐存立亡,隐蔽六军。”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苏刘互谑》:“独 颜子 拘谨,不能遽为阔步,顾市中石塔似可隐蔽,即屏伏其旁,以俟夫子之过。”
指暗室等别的人看不到的地方。
汉 徐干 《中论·法象》:“是故君子敬孤独,而慎幽微,虽在隐蔽,鬼神不得见其隙也。”
深藏不露,深自掩抑。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贤者愈自隐蔽,有而如无;姦人愈自衒沽,虚而类实。”
遮盖,掩饰。
《汉书·翟方进传》:“怀姦朋党,相为隐蔽。”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天人合愿,不谋而同,非臣之愚所敢隐蔽。”《水浒传》第八二回:“那指挥使回到朝廷,那里敢隐蔽,只得把上项所言,奏闻天子。”
犹屏障。
《战国策·齐策二》:“且 赵 之於 燕 齐 ,隐蔽也。” 高诱 注:“隐蔽,蕃蔽。”
隐晦。
吴晗 《学习集·多写一点杂文》:“相反,冷嘲热讽,指桑骂槐,隐蔽曲折的作风都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以的。”
指隐私。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 易卜生 虽然使他们登场,虽然也揭发一点隐蔽,但并不加上结论。”
隐蔽1.遮掩;隐藏。
●《吕氏春秋·决胜》:“诸搏攫柢噬之兽,其用齿角爪牙也,必托于卑微隐蔽,此所以成胜。”
高诱注:“若狐之搏雉,俯伏弭毛以喜说之,雉见而信之,不惊惮远飞,故得禽之。”
●晋葛洪《神仙传·刘安》:“一人能分形易貌,坐存立亡,隐蔽六军。”
●宋何薳《春渚纪闻·苏刘互谑》:“独颜子拘谨,不能遽为阔步,顾市中石塔似可隐蔽,即屏伏其旁,以俟夫子之过。”
2.指暗室等别的人看不到的地方。
●汉徐干《中论·法象》:“是故君子敬孤独,而慎幽微,虽在隐蔽,鬼神不得见其隙也。”
3.深藏不露,深自掩抑。
●晋葛洪《抱朴子·祛惑》:“贤者愈自隐蔽,有而如无;奸人愈自炫沽,虚而类实。”
4.遮盖,掩饰。
●《汉书·翟方进传》:“怀奸朋党,相为隐蔽。”
●唐韩愈《请上尊号表》:“天人合愿,不谋而同,非臣之愚所敢隐蔽。”
●《水浒传》第八二回:“那指挥使回到朝廷,那里敢隐蔽,只得把上项所言,奏闻天子。”
5.犹屏障。
●《战国策·齐策二》:“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
高诱注:“隐蔽,蕃蔽。”
6.隐晦。
●《学习集·多写一点杂文》:“相反,冷嘲热讽,指桑骂槐,隐蔽曲折的作风都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以的。”
7.指隐私。
●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易卜生虽然使他们登场,虽然也揭发一点隐蔽,但并不加上结论。”
yǐn bì
1、面对敌人的轰炸,队长沉重指挥大家隐蔽。
2、天刚到中午,那沸腾的热气将一切生物都赶到有隐蔽的地方去了。
3、有些动物善于通过改变身上的颜色来隐蔽自己。
4、邱少云和战友潜伏在隐蔽的山沟里。
5、经过警察的仔细搜查,终于在隐蔽的角落里发现了大批赃物。
6、他躲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密切监视着这伙犯罪分子的动向。
7、勇者敢则杀。勇者不敢则活,勇敢可以杀敌,学会隐蔽才能保存自己。
8、帝王宫廷的歌舞欢乐,往往是表面虚伪的,忧愁却是隐蔽而真实的。
9、战士们用茅草和树枝做伪装,把自己隐蔽起来。
10、侦察员乔装改扮,隐蔽得很好,始终没有暴露目标。
11、干警们隐蔽在犯罪嫌疑人寓所周围,守株待兔,只等他出现。
12、战士们用调虎离山的办法,把敌哨兵引开,隐蔽着冲进了敌人的指挥部。
13、尽管犯罪分子作案手段隐蔽,我公安人员却早已洞烛其奸,正伺机将其抓获。
14、他们老于世故,许多人现在隐蔽着。
15、制假造假分子的作案手段变得更加隐蔽了。
16、他们藏在非常隐蔽的地方。
17、速度和隐蔽有其作用,但我更倾向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地推进。
18、知道自己是飞机场走路就隐蔽点,别昂首挺胸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19、人之真诚或虚伪,不能隐蔽。
20、最隐蔽的伤口,总在不知不觉中疼痛。
21、人之真诚或虚伪,不能隐蔽。
22、有些动物善于通过改变身上的颜色来隐蔽自己。
23、鸟儿在树上建了一个巢,它们可以隐蔽地孵蛋并保护小鸟。
24、我用树叶和草搭建了一个隐蔽的小屋,成为了丛林探险的基地。
25、他躲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密切监视着这伙犯罪分子的动向。
26、战士们隐蔽在丛林中,准备突袭敌人。
27、他在树林中找到一个隐蔽的地方,用来存放他的秘密宝藏。
28、面对敌人的轰炸,队长沉重指挥大家隐蔽。
29、战士们紧紧贴着地面前进,利用地形的隐蔽来进行侦查任务。
30、邱少云和战友潜伏在隐蔽的山沟里。
31、他们藏在非常隐蔽的地方。
32、制假造假分子的作案手段变得更加隐蔽了。
33、他在隐蔽处挖了一个陷坑。
34、小狐狸看见人类来了,立刻躲进了一处隐蔽的洞穴。
35、战士们用茅草和树枝做伪装,把自己隐蔽起来。
36、寒冷的冬天,大熊在山洞里隐蔽过冬,等待春天的到来。
37、那只小兔子在草丛中巧妙地隐蔽了自己,避免被狐狸发现。
38、在森林里,小狐狸找到了一个隐蔽的洞穴,它打算在那里生活。
yǐn bì
1、[荫蔽]yīn bì
1.(枝叶)遮蔽:茅屋~在树林中。 2.隐蔽。
2、[湮没]yān mò
1.埋没:~无闻。 2.一个粒子和一个反粒子相结合而转化成其他粒子的现象。如正负电子结合而放出一对光子,正负质子结合而放出一对正负π介子。
3、[隐患]yǐn huàn
潜藏着的祸患:消除~。
4、[埋没]mái mò
1.掩埋;埋起来:耕地被流沙~。 2.使显不出来;使不发挥作用:~人才。
5、[藏匿]cáng nì
藏起来不让人发现:在山洞里~了多天。
6、[遮蔽]zhē bì
1.遮挡。 2.军事上指遮住目标,防止敌人发现。主要方法有利用地形、设置遮障、进行迷彩伪装、施放烟幕、使用角反射器等。
7、[潜藏]qián cáng
隐藏:~在心里的痛苦。把~的坏人清除出去。
8、[暗藏]àn cáng
隐藏;隐蔽:身上~凶器。消除~的隐患。
9、[障翳]zhàng yì
1.遮蔽。《后汉书·阴兴传》:“兴 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晋 崔豹《古今注·舆服》:“雉尾扇…… 周 制以为王后夫人之车服,舆车有翣,即缉雉羽为扇,翣以障翳风尘也。” 2.指物体表面蒙上的灰尘等物。清 李渔《闲情偶寄·居室·洒扫》:“不洒而扫,是以红尘掺物,物物皆受其蒙,并栋梁之上,榱角之间亦生障翳,势必逐件擦磨,始现本来面目。” 3.白翳。明 张萱《疑耀》卷五:“及閲《晋书》,盛彦之 母失明年久,尝挞其婢,婢恨,以炙蠐螬啖之……然母从此目復明。则 仲子 之目既盲而復见者,以食螬之李也。因閲《本草》,亦云蠐螬汁滴目中,可去障翳。” 4.泛指遮蔽视线之物。夏丏尊 叶圣陶《文心》十五:“文章看过了,意思确然很好,把迷人眼目的障翳都揭破了。”
10、[掩盖]yǎn gài
1.遮盖:大雪~着田野。2.掩饰该受责备的或违法的事:~丑事。
11、[潜匿]qián nì
潜藏隐匿。
12、[潜伏]qián fú
隐藏;埋伏:~着危险。
13、[隐藏]yǐn cáng
藏起来不让发现:~在丛林中。
14、[隐瞒]yǐn mán
掩盖真相,不让人知道:~错误。大家都知道了,他还想~。
15、[招隐]zhāo yǐn
1.征召隐居者出仕。 2.招人归隐。
16、[隐秘]yǐn mì
1.隐蔽不外露:~不说。 2.隐蔽的;秘密的:手法十分~。地道的出口开在~的地方。 3.秘密的事:刺探~。
yǐn bì
1、[揭开]jiē kāi
使暴露出来。
2、[显露]xiǎn lù
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现出:他脸上~出高兴的神色。
3、[显现]xiǎn xiàn
呈现;显露:雾气逐渐消失,重叠的山峦一层一层地~出来。
4、[显眼]xiǎn yǎn
明显而容易被看到;引人注目:把布告贴在~的地方。这幅广告很~。
5、[揭穿]jiē chuān
揭露;揭破:~阴谋。~谎言。假面具被~了。
6、[明显]míng xiǎn
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字迹~。目标~。
7、[暴露]bào lù
(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目标。~无遗。
8、[公开]gōng kāi
1.不加隐蔽的;面对大家的(跟“秘密”相对):~活动。 2.使秘密的成为公开的:这件事暂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