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阻

读音

xiǎn zǔ

同音字

拼音为xiǎn的字 拼音为zǔ的字 拼音为xian的字 拼音为zu的字

基础解释

(道路)险恶而有阻碍,不容易通过:崎岖~的山路。

详细解释

  1. 险要阻塞之地。

    《左传·成公十三年》:“ 文公 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踰越险阻,征东之诸侯。”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依险阻,结党仇,机毒矢以待将吏。” 清 恽敬 《浙江分巡李公墓表》:“歷险阻,忍饥渴,以致得疾。” 陈毅 《昆仑山颂》:“地大势高无险阻,到处川原一綫平。”

  2. 险要。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霜那国》:“山极峭峻,虽有狭径,加以险阻,两傍石壁,其色如铁。”

  3. 喻艰难困苦。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 晋国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险阻-中華語文大辭典

險阻

险阻-汉语大词典

险阻险阻。道路险恶而有阻碍。
●南朝宋王僧达《解职表》:“山川险阻,吉凶路塞,悠远之思谁能勿劳。”
●《通典·边防四》:“番禺负山险阻,南北东西数千里,可以为国。”
险阻(2)1.险要阻塞之地。
●《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
●唐韩愈《送郑尚书序》:“依险阻,结党仇,机毒矢以待将吏。”
●清恽敬《浙江分巡李公墓表》:“历险阻,忍饥渴,以致得疾。”
●陈毅《昆仑山颂》:“地大势高无险阻,到处川原一线平。”
2.险要。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羯霜那国》:“山极峭峻,虽有狭径,加以险阻,两傍石壁,其色如铁。”
3.喻艰难困苦。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xiǎn zǔ

1、我们虽然胜利了,但前面还有许多艰难险阻需要去克服。

2、无论前方有多少惊涛骇浪,多少艰难险阻,为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奋斗。

3、只有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在崎岖的道路上奋勇攀登的人,才能达到科学的顶峰。

4、面对高考的重重险阻,要有主动去征服它的勇气而不是被动地摆出受难者的姿态等待怜悯。

5、在人类事业的顶峰上神游过之后,我发现还有无数高山需要攀登,无数艰难险阻需要克服。

6、团结出凝聚力,出生产力,出战斗力,团结可以战胜艰难险阻,创造人间奇迹。

7、再大的艰难险阻也不能阻挡他前进的步伐。

8、遇到险阻就望而却步的人,是很难有成就的。

9、只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无论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能对付。

10、纵有艰难险阻,我们也要到达顶峰。

11、他们越过了万水千山,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12、他早已下了赴汤蹈火的决心,要挑战任何艰难险阻。

13、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多少艰难险阻,谁也说不清。

14、他冲破艰难险阻,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5、我们要发扬一往无前的精神,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去夺取最后胜利。

16、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只能磨砺有志者百折不挠的精神。

17、山东的农民兄弟也自发地不远千里冒着艰难险阻赶来了。

18、学习时,我们应不畏艰难险阻。

19、虽有艰难险阻,我们的决心绝不动摇。

20、人生的道路并不一定总是平坦的大道,难免有时是崎岖和险阻的。

21、我们周围有数不清的艰难险阻,所以男子汉要发奋自强。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xiǎn zǔ

1、[坎坷]kǎn kě

1.坑坑洼洼高低不平。 2.比喻波折多,不得志。坷(kě)。

2、[崎岖]qí qū

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山路~。~坎坷的一生。

3、[险峻]xiǎn jùn

1.(山势)高而险:山峰~。 2.危险严峻:形势十分~。

4、[低洼]dī wā

比四周低的(地方):地势~。~地区必须及时采取防涝、排涝的措施。

5、[艰险]jiān xiǎn

艰难和危险:不避~。路途~。

反义词

xiǎn zǔ

1、[平坦]píng tǎn

没有高低凹凸(多指地势):宽阔~的马路。

2、[陡立]dǒu lì

(山峰、建筑物等)直立。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