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夜;通宵。
《三国志·吴志·滕胤传》:“ 胤 白日接宾客,夜省文书,或通晓不寐。”
透彻地了解。
《北史·邢邵传》:“ 邵 率情简素……博览坟籍,无不通晓。” 唐 韩愈 《答陈商书》:“辱惠书,语高而旨深,三四读尚不能通晓。” 马南邨 《燕山夜话·共通的门径》:“不能设想,一个文字不通的人,怎么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又怎么能够通晓各种知识呢?”
通晓1.整夜;通宵。
●《三国志·吴志·滕胤传》:“胤白日接宾客,夜省文书,或通晓不寐。”
2.透彻地了解。
●《北史·邢邵传》:“邵率情简素……博览坟籍,无不通晓。”
●唐韩愈《答陈商书》:“辱惠书,语高而旨深,三四读尚不能通晓。”
●马南村《燕山夜话·共通的门径》:“不能设想,一个文字不通的人,怎么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又怎么能够通晓各种知识呢?”
tōng xiǎo
1、她博古通今并且通晓人类语言。
tōng xiǎo
1、[理解]lǐ jiě
懂;了解:互相~。加深~。~文件精神。你的意思我完全~。
2、[知晓]zhī xiǎo
知道;晓得。
3、[理会]lǐ huì
1.懂得;领会:这段话的意思不难~。 2.注意(多用于否定式):人家说了半天,他也没有~。 3.理睬;过问(多用于否定式):他在旁边站了半天,谁也没~他。 4.理论 5.辩论是非;争论;讲理;交涉(多见于早期白话) 6.照料;处理(多见于早期白话)。
4、[明了]míng liǎo
1.清楚地知道或懂得:你的意思我~,就这样办吧!。不~实际情况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2.清晰;明白:简单~。
5、[清楚]qīng chu
1.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字迹~。话说得不~。把工作交代~。 2.对事物了解很透彻:头脑~。 3.了解:我真不~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问题你~不~?
6、[邃晓]suì xiǎo
犹精通。
7、[通精]tōng jīng
1犹精通。2方言。懂行,在行。
8、[明确]míng què
1.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目的~。~表示态度。大家~分工,各有专责。 2.使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这次会议~了我们的方针任务。
9、[了解]liǎo jiě
1.知道得清楚:只有眼睛向下,才能真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2.打听;调查:先去~情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去~一下。
10、[明白]míng bai
1.内容、意思等使人容易了解;清楚;明确:他讲得十分~。 2.公开的;不含糊的:有意见就~提出来。 3.聪明;懂道理:他是个~人,不用多说就知道。 4.知道;了解:~其中的奥妙。
11、[明日]míng rì
时间词。明天。
12、[通达]tōng dá
1.明白(人情事理)。 2.通行无阻。
13、[懂得]dǒng de
知道(意义、做法等):~规矩。你~这句话的意思吗?
14、[精通]jīng tōng
深刻地理解,熟练地掌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它、应用它,~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tōng xiǎo
1、[不解]bù jiě
1.不能解开;不能分开。《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汉 枚乘《七发》:“楚苗 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明 李贽《过桃园谒三义祠》诗:“谁识 桃园 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 2.不能解救;不能和解。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向使 郭隗 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柳青《狠透铁》:“有时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恶痛绝,好象结了不解之仇。” 3.不止;不罢休。《汉书·五行志上》:“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水寒,杀人。”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谓释有罪之人而归无辜者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男家送去一床哔叽被,女家不要,非得麻花被不解。” 4.不懂,不理解。三国 魏 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唐 李白《月下独酌》诗之一:“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明 陈继儒《珍珠船》卷四:“李筌 注《阴符经》,至‘禽兽之制在气’经年不解,梦乌衣人教之,遂通其义。”余开选《狮子》:“‘你要干啥?’王天明 不解地问。” 5.不懈怠。《诗·大雅·假乐》:“不解於位,民之攸塈。”《礼记·杂记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