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

读音

tōng jiǎ

同音字

拼音为tōng的字 拼音为jiǎ的字 拼音为tong的字 拼音为jia的字

基础解释

汉字的通用假借,即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如借“蚤”为“早”、借“信”为“伸”、借“崇”为“终”等,多见于古书。现在简化汉字也有采用通假的,如借“谷”为“穀”、借“发”为“髮”等。假(jiǎ)。

详细解释

  1. 互相借用。

    明 文徵明 《企斋先生传》:“先生昆弟五人,白首同居,有无通假,死丧患难,惠恤惟勤,於伦谊至篤也。” 张元济 《<愧郯录>跋》:“书此以识吾友通假之惠,并为是书庆幸焉。”

  2. 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严格说,与本无其字的假借不同,但习惯上也通称假借。包括同音通假,如借“公”为“功”,借“骏”为“峻”;双声通假,如借“祝”为“织”,借“果”为“敢”;迭韵通假,如借“崇”为“终”,借“革”为“勒”。古书多用通假字;今简化汉字也常常采用,如借“谷”为“穀”,借“吁”为“吁”。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通假-中華語文大辭典

通假通假ㄊㄨㄥ ㄐ丨ㄚˇtōnɡjiǎ古代典籍中,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本字。包括同音通假,如借「燕」為「宴」,借「蚤」為「早」;雙聲通假,如借「祝」為「織」,借「果」為「敢」;疊韻通假,如借「崇」為「終」,借「革」為「勒」。今簡化漢字中的同音代替也屬於通假,如借「谷」為「穀」等。也作「通借」。

通假-汉语大词典

通假1.互相借用。
●明文征明《企斋先生传》:“先生昆弟五人,白首同居,有无通假,死丧患难,惠恤惟勤,于伦谊至笃也。”
●张元济《<愧郯录>跋》:“书此以识吾友通假之惠,并为是书庆幸焉。”
2.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严格说,与本无其字的假借不同,但习惯上也通称假借。包括同音通假,如借“公”为“功”,借“骏”为“峻”;双声通假,如借“祝”为“织”,借“果”为“敢”;叠韵通假,如借“崇”为“终”,借“革”为“勒”。古书多用通假字;今简化汉字也常常采用,如借“谷”为“谷”,借“吁”为“吁”。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