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路过。
门:家门。
不:表否定。
入:进入。
过门不入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传》:“禹伤父功不成,循江溯河,尽济甄淮,乃劳身焦思以行,七年,闻乐不听,过门不入,冠挂不顾,履遗不蹑。”
●明李贽《虚实说》:“彼其未尝一日不与人为善也,是以人皆谓之舜也,然不知其能舍己从人否也。未尝一日不拜昌言也,是以人皆谓之禹也,然不知其能过门不入,呱呱弗子否也。”
●清李渔《奈何天·计左》:“古人为国忘家,曾有过门不入之事。”
清-李汝珍-第四二回-《镜花缘》:哥哥向日虽功名心胜,近来性情为何一变至此?岂有相离咫尺,竟过门不入?
清-李渔--《奈何天·计左》:古人为国忘家,曾有过门不入之事。
现代-钱钟书-二七-《围城》:表姐的车夫看见方先生,奇怪你过门不入,他告诉了表姐,表姐又告诉我。
明-袁中道--《答陶孝若》:前者过门不入,意兄之忘弟也;今读来札,尚未忘弟也。
清-李汝珍-第四二回-《镜花缘》:哥哥向日虽功名心胜,近来性情为何一变至此?岂有相离咫尺,竟过门不入?
清-李渔--《奈何天·计左》:古人为国忘家,曾有过门不入之事。
现代-钱钟书-二七-《围城》:表姐的车夫看见方先生,奇怪你过门不入,他告诉了表姐,表姐又告诉我。
明-袁中道--《答陶孝若》:前者过门不入,意兄之忘弟也;今读来札,尚未忘弟也。
guò mén bù rù
1、大禹治水,尽心尽职,过门不入。
2、秦政自嘲一笑,却是过门不入,调转马头,沿着城墙从南城门朝北城门而去。
3、顶头上司在里边,他过门不入,确实很有些说不过去。
4、你我两家通家之好,而你却过门不入,这可不合乎礼节!
5、既如此,岂有过门不入之理?龙灵公这就快快请进,陪我好好痛饮几杯!
6、公孙大人,为何过门不入啊?莫非我大哥闭门不纳,竟敢慢待你这位司隶府的神箭公?
7、你还有脸说上次!上次明明是你‘过门不入’,还要说一大堆的话来伤我!现在反倒是把帐算在我头上了!
8、此次途经汉中,雷瑾自然是要与曹文诏见见面的,过门不入,徒惹猜疑,会造成彼此的不信任。
9、这身影当然就是钱坤,他告别了丛林矮人联盟,正赶往精灵部落,这里离精灵部落十分的近,没有过门不入的道理。
10、小秋没有争论,关于风婆婆的传言,他从小听到大,印象中有点可怕,接下来的路程里,他一直在寻思过门不入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