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
guàn tōng róng huì
基础解释
犹言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详细解释
- 【解释】:犹言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 【出自】:宋·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学,讲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寝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贯通融会,美在其中,不劳外索。”
- 【示例】:泥法而不知变,非算之胜也,盖有~、神而明之者存焉。
◎明·吴承恩《〈诸史将略〉序》
按字解释
贯:穿,通,连。
通:懂得,彻底明了。
融:调和,和谐。
会:理解,领悟,懂。
词典解释
贯通融会-中华成语大词典贯通融会
【拼音】:guàn tōng róng huì
解释
犹言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
宋·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学,讲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寝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贯通融会,美在其中,不劳外索。”
示例
泥法而不知变,非算之胜也,盖有~、神而明之者存焉。 ★明·吴承恩《〈诸史将略〉序》
近义词
融会贯通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学习或思想
贯通融会-汉语大词典贯通融会犹言融会贯通。
●宋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学,讲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寖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贯通融会,美在其中,不劳外索。”
●元袁桷《题<雪窦潜师语录>后》:“乃痛自卓立,游诸方,能采其所长,不专于一师,而共贯通融会,慊然犹以为未足。”
●明吴承恩《诸史将略序》:“泥法而不知变,非筭之胜也,盖有贯通融会、神而明之者存焉。”亦作“贯穿融会”。
●清戴名世《方舟传》:“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
出处
宋·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学,讲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寝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贯通融会,美在其中,不劳外索。”
引证
明-吴承恩--《〈诸史将略〉序》:泥法而不知变,非算之胜也,盖有贯通融会、神而明之者存焉。
故事
明-吴承恩--《〈诸史将略〉序》:泥法而不知变,非算之胜也,盖有贯通融会、神而明之者存焉。
造句
guàn tōng róng huì
1、泥法而不知变,非算之胜也,盖有贯通融会、神而明之者存焉。 ◎明·吴承恩《〈诸史将略〉序》
组词
近义词
guàn tōng róng huì
1、[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2、[融会贯通]róng huì guàn tōng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3、[豁然贯通]huò rán guàn tōng
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了弄通了某个道理。
4、[贯穿融会]guàn chuān róng huì
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同“贯通融会”。
反义词
guàn tōng róng huì
1、[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2、[生吞活剥]shēng tūn huó bō
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的接受或机械的搬用经验、理论等。
3、[望文生义]wàng wén shēng yì
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