诤论

读音

zhèng lùn

同音字

拼音为zhēng的字 拼音为lùn的字 拼音为zheng的字 拼音为lun的字

基础解释

1.直言规劝的言论。 2.争论。諍,通“争”。

详细解释

  1. 直言规劝的言论。

    清 吴伟业 《题华山檗庵和尚画像》诗:“諍论总销随諫草,故人已隐 祝融峯 。” 茅盾 《子夜》九:“你的危言诤论,并不能叫 小杜 居安思危,反使得他决心去及时行乐,今夕有酒今夕醉!”

  2. 争论。諍,通“ 争 ”。

    北周 慧命 《详玄赋》:“絶諍论於封想,息是非於妄情。”《水浒传》第三六回:“一时恃酒諍论鬪殴,致被悮杀身死。”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但佛性本始之辩乃在 南北朝 羣计竞起之后,强为分别,常至无谓。 道生 之时,必无此諍论也。”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诤论-汉语大词典

诤论(I)直言规劝的言论。
●清吴伟业《题华山檗庵和尚画像》诗:“诤论总销随谏草,故人已隐祝融峰。”
●茅盾《子夜》九:“你的危言诤论,并不能叫小杜居安思危,反使得他决心去及时行乐,今夕有酒今夕醉!”
诤论(II)争论。诤,通“争”。
●北周慧命《详玄赋》:“绝诤论于封想,息是非于妄情。”
●《水浒传》第三六回:“一时恃酒诤论斗殴,致被误杀身死。”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但佛性本始之辩乃在南北朝群计竞起之后,强为分别,常至无谓。道生之时,必无此诤论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