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子

读音

hē zǐ

同音字

拼音为hē的字 拼音为zǐ的字 拼音为he的字 拼音为zi的字

基础解释

1.常绿乔木,叶子卵形或椭圆形。果实像橄榄,可以入药。生长在我国云南、广东一带,以及印度、缅甸、马来西亚等地。 2.这种植物的果实。‖也叫藏青果。

详细解释

  1. 即诃梨勒。植物名。常绿乔木。产 印度 、 缅甸 以及我国的南部,果实可入药。

    《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尘隙,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紈素之服如弊帛,视大千世界如一訶子。”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吴正仲赤目见寄》:“金箆旧説在,訶子古方磨。”参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诃黎勒》。

  2. 妇女的饰物。抹胸之类。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衣裘带服·诃子》:“本自 唐明皇 杨贵妃 作之,以为饰物。 贵妃 私 安禄山 ,以后颇无礼,因狂悖,指爪伤 贵妃 胸乳间,遂作訶子之饰以蔽之。” 元 刘致 《折桂令·疏斋同赋木犀》曲:“贴体衫儿淡黄,掩胸訶子金装。” 清 李伯元 《南亭笔记》卷七:“集诸妓裸其上体,着红訶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诃子-中药大典

诃子
诃子
Fructus Chebulae
(英) Medicine Terminalia Fruit
别名 诃黎勒。
来源 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的果实。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树皮暗褐色,小枝常被棕色柔毛。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椭圆形或卵形,长7~16cm,宽3~8cm,全缘,叶基及叶柄有绿色腺体。穗状花序集成圆锥状,顶生或腋生,密被柔毛;花小,芳香,花萼杯状,浅黄色,5裂,内面密被毛;花冠缺;雄蕊10,2轮;子房下位,1室。核果椭圆形,形如橄榄,有5棱。花期5~6月,果期次年1月。
生于疏林中或阳坡林缘。分布于广东、云南、广西。
采制 秋、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性状 果实长圆形或卵圆形,长2~4cm,直径2~2.5cm。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微具光泽,有5~6条纵棱线及不规则的皱纹。质坚实。果肉厚0.2~0.4cm,黄棕色或黄褐色。果核长1.5~2.5cm,直径1~1.5cm,浅黄色,粗糙。种子狭长纺锤形,种皮黄棕色。味酸涩后甜。
化学成分 含诃子酸(chebulinic acid)、诃子素 (chebulin)、诃黎勒酸(chebulagic acid)、原诃子酸(terchebin)、莽草酸(shikimic acid)、鞣花酸(ellagic acid)、五倍子酸(gallic acid)、奎宁酸(quinic acid)、番泻甙A(sennoside A)、鞣酸酶(tannase)等。性味性平,味苦、酸、涩。
功能主治 涩肠敛肺,降火利咽。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咳不止、咽痛音哑。

诃子-

诃子
目录
“诃子”在《中国药典》
“诃子”在《*辞典》
“诃子”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诃子
【拼音名】
Hē Zǐ
【英文名】
FRUCTUS CHEBULAE
【别名】
诃黎勒
【来源】
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 Terminalia chebula Retz. 或绒毛诃子 Terminalia chebula Retz. var. tomentella Kurt.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本品为长圆形或卵圆形,长2~4cm,直径2~2.5cm。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略具光泽,有5~6条纵棱线及不规则的皱纹,基部有圆形果梗痕。质坚实。果肉厚0.2~0.4cm,黄棕色或黄褐色。果核长1.5~2.5cm,直径1~1.5cm,浅黄色,粗糙,坚硬。种子狭长纺锤形,长约1cm,直径0.2~0.4cm;种皮黄棕色,子叶2,白色,相互重叠卷旋。无臭,味酸涩后甜。
【鉴别】
取本品去核粉末3g,加乙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没食子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酸(6: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
诃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打碎。诃子肉:取净诃子,稍浸,闷润,去核,干燥。
【性味】
苦、酸、涩,平。
【归经】
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
涩肠敛肺,降火利咽。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
【用法用量】
3~9g。
【贮藏】
置干燥处。
【摘录】
《中国药典》
《*辞典》:诃子
【出处】
《本草图经》
【拼音名】
Hē Zǐ
【别名】
诃黎勒(《金匮要略》),诃黎(《千金方》),随风子(刘禹锡《传信方》)。
【来源】
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果实。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
【原形态】
大乔木,高达20~30米。叶互生或近对生,卵形或椭圆形,长7~25厘米,宽3~1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钝或圆,全缘,两面均秃净,幼时叶背薄被微毛;叶柄粗壮,长1.5~2厘米,有时于顶端有2个腺体。穗状花序生于枝顶或叶腋,花两性,黄色;萼杯状,长约3毫米,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尖锐,内面被毛;花瓣缺;雄蕊10,着生于萼管上,花药黄色,心脏形;子房下位,1室,胚珠2枚,花柱长突出。核果倒卵形或椭圆形,长2.5~4.5厘米,幼时绿色,热时黄褐色,表面光滑,干时有5棱。种子1颗。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多栽于路旁或村落附近。原产印度、缅甸等处。我国西藏、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均有分布。主产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亦产。
【性状】
干燥果实呈卵形或近圆球形,长3.5厘米,径1.5~2厘米。表面黄绿色或灰棕色,微带光泽,有5条纵棱及多数纵皱纹,并有细密的横向纹理,基部有一圆形的果柄残痕。质坚实,断面灰黄色,显沙性,陈久则呈灰棕色。内有黄白色坚硬的核,钝圆形。核壳厚,砸碎后,里有白色细小的种仁。气微,味酸涩。以黄棕色、有光泽,坚实者为佳。
【化学成份】
果实含鞣质23.60~37.36%,其成分为诃子酸、诃黎勒酸、1,3,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及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鞣云实精、原诃子酸、葡萄糖没食子鞣甙、并没食子酸及没食子酸等。又含莽草酸、去氢莽草酸、奎宁酸、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蔗糖、鼠李糖和氨基酸。还含番泻甙A、诃子素、鞣酸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树皮含β-谷甾醇、鞣质、并没食子酸、没食子酸和焦性儿茶酚。
【药理作用】
①一般药理作用果实含鞣质较多,有鞣质的一般作用(见五倍子条),如收敛、止泻等。②抗菌作用体外试验证明,对4~5种癌效果。同属植物Terminalia belenica的果实的醇提取物有促进胆汁分泌、降压、抑制平滑肌的作用。其种子仁中所含之油与蓖麻油相似,对小鼠有泻下作用,水解产物(与蓖麻油相似)也有刺激作用,毒性不大。
【炮制】
诃子肉:用锤打开诃子果皮,除去果核即得。炒诃子:清水洗净,晒干,入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①《雷公炮炙论》:凡修事诃黎勒,先于酒内浸,然后蒸一伏时,其诃黎勒以刀削路,细锉,焙干用之。②《本草述钩元》:诃黎勒,水泡,面包煨热去核,或酒浸蒸,去核,焙干。
【性味】
苦酸涩,温。①《药性论》:味苦甘。②《唐本草》:味苦,温,无毒。③《海药本草》:味酸涩,温,无毒。
【归经】
入肺、胃、大肠经。①《本草求真》:入大肠、胃经。
【功能主治】
敛肺,涩肠,下气。治久咳失音,久泻,久痢,本草图经》: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数枚。⑦《本草通玄》:生用则能清金行气,煨用则能暖胃固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注意】
凡外邪未解,内有湿热火邪者忌服。①《品汇精要》:气虚人忌多服。②《本草求真》:虚大不宜独用。
【附方】
①治久咳语声不出:诃子(去核)一两,杏仁(泡,去皮、尖)一两,通草二钱五分。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煨生姜切五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济生方》诃子饮)②治嗽,气嗽久者亦主之:生诃黎一枚,含之咽汁。瘥后口爽不知食味,却煎槟榔汤一碗服之。(《经验方》)③治失音,不能言语者:诃子四个(半炮半生),桔梗一两(半炙半生),甘草二两(半炙半生)。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童子小便一盏,同水一盏,煎至五七沸,温服。(《宣明论方》诃子汤)④治结膜炎:诃子、栀子、楝子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次二钱,水煎服,每日服三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⑤治老人久泻不止:诃黎勒三分(煨,用皮),白矾一两(烧灰)。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诃黎勒散)⑥治气利:诃黎勒十枚(煨),为散,粥饮和,顿服。(《金匮要略》诃黎勒散)⑦治脱肛日久,服药未验,复下赤白脓痢,作里急后重,白多赤少,不任其苦:御米壳(去蒂萼,蜜炒)、橘皮各五分,干姜(炮)六分,诃子(煨,去核)七分。上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和渣空心热服。(《兰室秘藏》诃子皮散)⑧治肠风泻血:诃黎勒十个(酒润,草纸裹,煨熟,肉与核共捣细),白芷、防风、秦艽各-两。俱微炒,研为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本草汇言》)⑨治白带白淫,因虚寒者:诃黎勒十个(酒润,草纸裹,煨熟,内与核共捣细),白术、黄芪、当归、杜仲、蛇床子、北五味子、山茱萸肉各二两。俱炒研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三钱,白汤下。(《医林集要》)⑩治老人气虚不能收摄,小水频行,缓放即自遗下,或涕泪频来,或口涎不收:诃黎勒,不用煨制,取肉,时时干嚼化,徐徐含咽。(《本草汇言》)⑾治口疮经久不愈:诃黎勒五个(酒润,草纸裹煨熟,肉与核共捣细),好冰片一分。共研匀细,不时掺入少许,口含徐徐咽下。(《本草汇言》)
【各家论述】
①《纲目》:诃子,同乌梅、五倍子用,则收敛;同橘皮、厚朴用,则下气;同人参用,则能补肺治固涩大肠,泻痢自止。但苦能泄气,真气太虚者,宜少用之。
【临床应用】
①治疗大叶性肺炎取诃子肉5钱,瓜蒌5钱,百部3钱,为1日量,水煎分两次服。临床观察20例,多数均能在1~3天内退热,3~6天内白细胞下降至正常,6~11天内炎症吸收,未发现不良副作用。②治疗细菌性痢疼用20%诃子液作保留灌肠,每日2次,每次10~40毫升;同时口服诃子肠溶胶囊,每日3~4次,每次1粒,饭前两小时服,症状好转后剂量减半,再服3~4次。临床治疗25例,23例痊愈,其中体温恢复正常平均为2.4天,腹泻及粪便性状明显好转平均为2.8天,大便恢复正常、腹痛及里急后重消失平均为2.9天。除个别服药有恶心外,其他无不良反应。③治疗白喉带菌者内服10%诃子煎液,每天3~4次,每次约100~150毫升。局部可用煎液含漱,每天4~5次;或用蒸过的诃子含咽,每天4~5次,每次1~2粒;亦可用50%煎液喷射鼻腔及咽喉部,每天1次。临床观察20例(其中1例中途加用他药治疗),服药后经连续3次以上喉拭培养均为阴性。用药时间最短4天,最长17天,平均为6.9天。
【备注】
其变种植物恒河诃子亦同供药用。与上种的主要区别点为:植物的枝、叶、花序及子房均密被白色柔毛;花序及花较密集;果实较小,被毛。广西有栽培。以上植物的叶(诃子叶)、幼果(藏青果)、果核(诃子核)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诃子
【出处】
出自《本草图经》:诃黎勒,今岭南皆有,而广州最盛。七、八月实熟时采,六路者佳。
【拼音名】
Hē Zǐ
【英文名】
Medicine Terminalia Fruit, Fruit of medicine Terminalia
【别名】
诃黎勒、诃黎、诃梨、随风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微毛诃子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erminalia chebula Retz.2.Terminalia chebula Retz. Var. tomentella (Kurz.)C. B. Clarke采收和储藏: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选晴天采摘。采收的成熟果实,晒干或烘干即市辖区化材诃子。采收未木质化的幼果,放入水中烫2-3min后,取出晒干即为藏青果。
【原形态】
乔木,高达30m。枝近无毛,皮孔细长,白色或淡黄色,幼枝黄褐色,被绒毛。叶互生或近对生;叶柄粗壮,长1.8-2.3cm,距顶端1-5mm处有2(-4)腺体;叶往卵形或椭圆形,长7-14cm,宽4.5-8.5cm,先端短尖,基部钝圆或楔形,偏斜,全缘或微波状,两面无毛,密被细瘤点;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有时又组成圆锥花序;花两性;花萼管杯状,淡绿带黄色,长约3.5mm,5齿裂,长约1mm,三角形,外面无毛,内面被黄棕色的柔毛;花瓣缺;雄蕊10,高出花萼之上,花药小,椭圆形;子房下位,1室,圆柱形,长约1mm,被毛,干时变黑褐色,花柱长而粗,锥尖。核果,卵形或椭圆形,长2.4-4.5cm,径1.9-2.3cm,青色,粗糙,无毛,成熟时变黑褐色,通常有5条钝棱。花期5月,果期7-9月。本变种与诃子的区别在于:幼枝、幼叶全被铜色平伏长柔毛;苞片长过于花;花萼外无毛;果卵形,长不足2.5cm。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800,的疏林中。生于海拔800-1100m的阳坡、林缘。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部和西南部,广东,广西有栽培。分布于云南。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高温润气候。耐旱、耐霜。喜阳光充足。多生于海拔950-1850m之间,云南滇西北纬24左右地带,为诃子的主产区。年雨量在1000-1500mm左右。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但宜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嫁接繁殖。种子育苗移栽:4-10月播种。播种前用锤子等器具打破内果皮,取出种仁,用清水浸泡48h,在苗床上按行株距30m×15m开沟点播,覆土3cm。育苗1年,按行株距6m×3m开穴定植。嫁接繁殖:用芽接法,选株高1m左右的实生苗作砧木,用优良母树的枝条作接穗,在雨季树皮易剥离时进行芽接。育成的苗在秋季落叶后或早春未发芽前移栽。田间管理 定植后头3年,结合中耕除划,分别于春季或秋季追肥各1次。进行摘顶、整枝、整形,使树冠均匀生长。结果树在采果的及时追肥1次,以促进开花及恢复树势。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立枯病,在苗期易发生。播种前苗床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消毒土壤;发病初期用1:1:140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虫害有褐天牛,培训班食树干造成枯枝或全株死亡。发生期可用棉花蘸浸敌敌畏200倍液塞虫孔毒杀幼虫。诃子瘤蚜,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杀。
【性状】
性状鉴别 果产呈长圆形或卵圆形,长2-4cm,直径2-2.5cm。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略具光泽,有5-6条纵棱线及不规则的皱纹,基部有圆形果梗痕。质坚实。果肉厚0.2-0.4cm,黄棕以或黄褐色。果核长1.5-2.5cm,直径1-1.5cm,浅黄色,粗糙,坚硬。种子狭长纺锤形,长约1cm,直径0.2-0.4cm;种皮黄棕色,子叶2。折色,相互重叠卷旋。气微,味酸涩后甜。以肉厚、技坚,、表面黄棕色者为佳。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5-8列厚壁细胞,细胞内含棕色物。中果皮由薄壁组织、厚壁细胞环及维管束等组成。薄壁细胞圆形,在外果皮内侧与索状组织之间有2-5层薄壁细胞,细胞直径30-50(-110)μm,色浅黄,壁较厚,细胞内有棕色树脂团块(遇氯化高巩试液呈黑色(及较大油滴。厚壁细胞环由多数纤维状厚壁细胞纵横交错构成,多切向延长,细胞长70-130(-365)μm,直径5-20μm。维管束多为不规则走向,有时分枝,近外果皮的导管直径7-20μm,以孔纹较常见;近果核的导管直径可达60μm。散布于近导管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30-80μm。
【化学成份】
诃子的果实含鞣质23.60%-37.36%[1],内含:诃子酸(chebulinic acid),诃黎勒酸(chebulgaic acid),鞣料云实精(corilagin),诃子鞣质(terchebulin),2,3-O-连二没食子酰石榴皮鞣质(punicalagin),榄仁黄素(terflavin)A,原诃子酸(terchebin),葡萄糖没食子鞣甙(glucogallin),1,3,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1,2,3,4,6-pentagalloyl-β-glucose),没食子酸(gallic acid),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2,3]等。又含三萜类成分:榄仁萜酸(ter-minoic acid),诃王醇(chebupentol)[4]。还含莽草酸(shikimic acid),去氢莽草酸(dehydroshikimic acid),奎宁酸(quinic acid)[5],三十碳酸(triaconta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没食子酸已酯(ethylgallate),诃子次酸三已酯(triethyl chebulate),胡萝卜甙(darco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6],阿拉伯糖(arabinose),果糖(fruc-tose)葡萄糖(dextrose),蔗糖(sucrose),鼠李糖(rhamnose(和氨基酸(aminoacids)[5]等。另含番泻甙(sennoside)A[7],诃子素(chebulin)[8]以及鞣酸酶(tannase),多酚氧化酶(polyhenolox-idase),过氧化物酶(peroxydase),抗坏血酸氧化酶(ascorbic acid oxidase)[9]等。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体外试验证明,对4-5种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有效浓度分别为1:32,1:128,1:64。诃子提取物对流感有灭活作用。
【毒性】
柯子素对小鼠LD50为500mg/kg。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3g,加水30ml,浸泡3h,滤过。取滤液2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发生深蓝色沉淀;另取滤液2ml,加明胶试液1滴,发生白色沉淀。(示鞣质反应)。
【炮制】
1.诃子肉:用锤打开诃子果皮,除去果核即得。2.炒诃子:清水洗净,晒干,入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性味】
味苦;酸;涩;性平
【归经】
归肺;大肠;胃经
【功能主治】
敛肺;涩肠;下气;利咽。主久泻;久痢;脱肛;喘咳痰嗽;久咳失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敛肺清火宜生用,涩肠止泻宜煨用。
【注意】
1.凡外邪未解,内有湿热火邪者忌服。2.《品汇精要》:气虚人忌多服。3.《本草求真》:虚人不宜独用。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诃黎勒其味苦涩,其气温而无毒。苦所以泄,涩所以收,温所以通,惟敛故能主冷气,心腹胀满;惟温故下食。甄权用以止水道,萧炳用以止肠僻久泄,苏颂用以疗肠风泻血、本草图经》: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数枚。11.《本草通玄》:生用则能清金行气,煨用则能暖胃固肠。
【临床应用】
敛肺利咽者生用;涩肠止泻者煨之。
【摘录】
《中华本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