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无不尽

读音

yán wú bù jìn

同音字

拼音为yán的字 拼音为wú的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jìn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 拼音为wu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jin的字

基础解释

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

详细解释

  • 【解释】: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
  • 【出自】:《北齐书·高德政传》:“德政与帝旧相昵爱,言无不尽。”
  • 【示例】:故情无不通,~。
    ◎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札子》

按字解释

言:说。

无:没有,与“有”相对;不。

不:表示否定的意义。

尽:完毕。

词典解释

言无不尽-中華語文大辭典

言無不盡

言无不尽-中华成语大词典

言无不尽
【拼音】:yán wú bù jìn
解释
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
出处
《北齐书·高德政传》:“德政与帝旧相昵爱,言无不尽。”
示例
故情无不通,~。 ★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札子》
近义词
知无不言
反义词
缄口不言
歇后语
知无不言
语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常与“知无不言”连用
成语故事
后齐时期,丞相高洋与相府参军高德政关系十分融洽,高德政言无不尽,高洋言听计从。高祖在晋阳去世,渤海王世宗继位,在晋阳处理后事时被盗贼所杀。高德政拥立高洋为文宣皇帝,高洋拜他为侍中,一唱一和

出处

《北齐书·高德政传》:“德政与帝旧相昵爱,言无不尽。”

引证

清-张廷玉等--《明史·马文升传》: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唐-魏徵--《论时政疏》:其待君子也敬而疏,遇小人也轻而狎;狎则言无不尽,疏则情不上通。

明-何孟春--《应诏万言疏》:古之君臣相取以图天下之治,其相得甚相欢也,都俞吁咈,谈燕一堂,推置心腹,洞彻表里,纤芥之嫌不萌其间,是以其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现代-姚雪垠-一卷二章-《李自成》:老先生若能回心僇力,以济国家,即胸中有如许怪事,弟终不向皇上一言。若仍闪烁,奸欺到底,自当沥血丹墀,言无不尽也。

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札子》:故情无不通,言无不尽。

现代-毛泽东-五-《论联合政府》: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故事

清-张廷玉等--《明史·马文升传》: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唐-魏徵--《论时政疏》:其待君子也敬而疏,遇小人也轻而狎;狎则言无不尽,疏则情不上通。

明-何孟春--《应诏万言疏》:古之君臣相取以图天下之治,其相得甚相欢也,都俞吁咈,谈燕一堂,推置心腹,洞彻表里,纤芥之嫌不萌其间,是以其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现代-姚雪垠-一卷二章-《李自成》:老先生若能回心僇力,以济国家,即胸中有如许怪事,弟终不向皇上一言。若仍闪烁,奸欺到底,自当沥血丹墀,言无不尽也。

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札子》:故情无不通,言无不尽。

现代-毛泽东-五-《论联合政府》: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造句

yán wú bù jìn

1、我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2、他性格直爽,遇事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他是个耿直之人,一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4、你勤勤恳恳、努力工作、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5、大约我能给你满意的回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6、我在此向你保证我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7、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谁能做到呢。

组词

近义词

yán wú bù jìn

1、[畅所欲言]chàng suǒ yù yán

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2、[知无不言]zhī wú bù yán

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

3、[各抒己见]gè shū jǐ jiàn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4、[和盘托出]hé pán tuō chū

和:连同。连盘子也端出来了。比喻全都讲出来,毫不保留。

5、[全盘托出]quán pán tuō chū

连盘子也端出来了。比喻全都讲出来,毫不保留。

6、[犯颜直谏]fàn yán zhí jiàn

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极力相劝。

7、[无话不谈]wú huà bù tán

没有不说的话,指彼此之间没有保留,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四回。

8、[犯言直谏]fàn yán zhí jiàn

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

反义词

yán wú bù jìn

1、[缄口不言]jiān kǒu bù yán

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热门诗句